孙绍振 | 《红楼梦》对小说模式的贡献
来源:《名作欣赏》 2017年第5期       作者:孙绍振   时间:2018-02-02

   曹雪芹的伟大还在于,在小说模式上有所突破。

  俄国形式主义者提出爱情小说有一个基本的模式,我结合自己的理解,说一下:当一个男主人公A爱上了B(下面我加上我的理解:如果B也爱上A,我爱上你了,你爱上我了,还有什么戏啊,没东西可写)。当A爱上B的时候,B不爱A(下面加上我的理解:就干脆拒绝了,故事到此为止,也没有戏)。A经过一番努力,B就爱上了A(下面我加上:如果说这样成功了,大团圆啦,百年好合,我们传统小说里面有一个公式叫“五男二女,七子团圆”,这是非常庸俗的公式)。那么这个俄国形式主义怎么说呢,当B爱上A的时候,A却不爱B了。

  这个俄国形式主义者的公式,没有进一步提升为更普遍的理论,我给它概括起来,叫作相爱、相亲的人物之间的情感“错位”。

  但是,这个公式,还有局限,因为只涉及两个人,但是小说经常不是两个人,往往都是要有第三者的。而一般的第三者进入,都会造成各方面的焦灼。琼瑶的小说,基本就是这样。A爱上了B,B呢,还在犹豫不决,正在准备爱上A的时候来了一个C,C爱上A,A又觉得不大爱他,又来了个D,如果再来一个E、F、G,就可以写电视连续剧,写三十集。为什么三十集?一集两集观众的胃口吊得不够,广告不多,三十集,吊三十次,广告就多了嘛。好像爱又好像不爱,过去爱,今天不爱了,过一阵又爱了,这个才叫戏。如果互相都不爱,都很冷的,没戏还好说,没有广告,就砸锅了。

  但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开头就批判过三角恋爱中小人捣乱的公式。他创造的模式是,当A贾宝玉,爱上了B林黛玉,按照俄国形式主义者那个公式,林黛玉不应该马上爱他,对不对,要拒绝一下。不,林黛玉也爱他,虽然嘴巴上经常折磨他,心里却爱得不要命,那这就有点戏啦。来一个C薛宝钗,照理说薛宝钗应该参与这个竞争才更有戏,但是,薛宝钗既不爱贾宝玉,也不嫉妒林黛玉。这个模式才叫伟大,多精彩呀。你们去爱好啦。你身体不好,我帮你治好;你说话不合女孩子规范,说漏了嘴,我帮你掩盖,一点不嫉妒,道德非常高尚。但是这个不爱A的C,却要冒充B去嫁给A,这个太伟大了。曹雪芹的想象力太超群了,我研究文学研究到七十七岁了,到前几年才悟出来,原来曹雪芹的艺术想象力,他的智慧,超过了俄国形式主义者,也超越了小仲马、屠格涅夫、托尔斯泰,曹雪芹让并不相爱的A与C阴差阳错地结婚了,闹得天翻地覆,所有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这就是我猜想的第一个结论,爱情小说模式的世界性突破。

  作 者:孙绍振,福建师范大学教授。

  编辑:张玲玲,sdz11003@163.com

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

名作欣赏:
     0351-5256557

评论版:
     0351-5256560

学术版:
     0351-5256558

邮购:
     0351-5256556
     0351-5256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