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任主编谈《名作》 | 张成德:我和《名作欣赏》有一种特殊的渊源,我对《名作欣赏》有一种特别的感情
来源:       作者:   时间:2020-12-12

编者按:10月16日,在《名作欣赏》创刊四十周年主题研讨会上,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我刊历任主编到场,几位老主编分别回顾了自己的办刊经历,讲述了自己与《名作欣赏》之间的故事,也对《名作欣赏》的未来之路提出了他们的建议。今天,我们发出我刊创始人之一张成德先生的发言,与读者共同“经历”《名作欣赏》创办时的关键故事!

 

在《名作欣赏》创刊40周年纪念会上的发言稿

图片

张成德先生发言      珍尔摄 

 

非常感谢李永明社长的邀请,非常高兴能来参加《名作欣赏》创刊40周年的纪念会。
 
为什么呢?因为我和《名作欣赏》有一种特殊的渊源,我对《名作欣赏》有一种特别的感情。事有凑巧,当《名作欣赏》创刊40周年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宝贝。我儿子今年暑期回来,翻家里的书架,发现了夹在书里的一个小本子,这个小本是战友报社赠送给我的。我曾经在63军当新闻干事,主要任务就是为战友报社和解放军报社写新闻稿,每年报社都会赠送给我几个这样的本子。打开一看,原来是我的一本日记,其实我早就忘记了,我还曾经写过几年的日记。在其中,翻到80年元月25号,写的是:“星期五,晴。上午,因杂事甚多,没去医院。下午开会,传达胡耀邦讲话,讨论办名作欣赏事。”毫不夸张地说,这应该是《名作欣赏》创办创刊时唯一的一个最早记录。当时还是山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大家讨论创办《名作欣赏》杂志。参加人员是文艺编辑室的一众编辑,包括罗继长、林有光、张仁健、常德顺、谢中一、田宝琴等等,当然还有我。当时创办名作欣赏的时候有一个前提,我们和人民社的老总编李平曾多次谈过这个事儿。当年人民出版社原来的办社宗旨是立足山西,面向农村。出版的图书,多是面向农村的科普读物和反映农民生活的作品。最辉煌的时候种年画,能印二百多万份。改革开放以后,全国面临的是书荒。古今中外的名著,包括中国的四部古典名著都很难买得到,更不用说一些有争议的作品。于是,全国的出版社纷纷争相出版各种名著。在这种情况下,经过多次讨论,山西人民出版社的办社宗旨改变为立足山西,面向全国。当时,全国的各出版社还创办了许多新的文学刊物,像《当代》、《十月》,加上复刊的《收获》等所谓四大名旦。还创办了一些文学选刊如小说选刊、散文选刊等。但是对于解读评论作品、鉴别欣赏名著的刊物没有,是个空白。如果我们再创办一个发表作品的刊物,既没有力量去全国竞争,也没有特点。大家讨论来讨论去,一致同意创办《名作欣赏》,办一个对文学名著解读鉴赏的刊物。当时的说法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填补空白。刊物的名字,原来想叫《名著欣赏》。但是后来考虑为了把面扩得更大一些,范围更广一些,最后定名为《名作欣赏》。因为名著的标准更严格一些,一篇文章一篇小说,虽然称不上名著,但是可以称作是名作。创办这个刊物第一是顺应了时代潮流,满足了读者需求,同时也是出版事业的需要,有了这个刊物,就可以联系更多的作者,为图书出版找到更多的食粮。第二是占领解读欣赏名著名作的市场,开图书鉴赏的一代新风果然经过几年的努力,实践证明,我们成功了。这就是老话说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当年筚路蓝缕,确属不易。我和仁健兄去北京天津组稿,一走一个月。那时候的出差补助,一天只有六毛钱,后来涨到一块二。每天坐公共汽车,中午在饭馆吃饭都感到有经济压力。我们两个就计划好,今天到你的老乡同学家去,他会请我们吃饭,明天到我的战友朋友家去蹭饭。一个月以后回太原,收获颇丰,我们的同事梁骏用南京话形容我们,叫脸皮老老肚皮饱饱。
 
现在我们是纪念40周年,在我印象中最辉煌的,是我们纪念《名作欣赏》五周年的时候。当时我是文艺编辑室的主任主持工作,我和张仁健主持,我们办了两场纪念会。一场是在北京的新侨饭店,一场是在上海著名的锦江饭店。当时好像陈洋也去了。在北京的会上,中宣部,文化部的领导林默涵,陈荒煤,北京大学的季羡林教授王瑶教授谢冕教授,还有社会名流著名红学家周汝昌等都来参加,都有题字。上海的纪念会当时有个说法,是说我们把上海的文化文学界名人网打尽,当然是有些夸张。参加的有上海市委宣传部老部长王元化,上海图书馆老馆长顾廷龙,老报人徐铸成张季鸾,还有复旦大学的贾植芳教授,红学家民俗学家邓云乡先生等。在锦江饭店吃最高标准的饭菜,连老报人徐铸成都对我说吃得很好。当然,我们不是为了吃饭,我们是通过开纪念会,回顾总结经验教训,更重要的是联系更多的作者,为今后办刊创造更好的条件。
 
自从通知了我开会,我就在想,大家都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那么《名作欣赏》怎么不忘初心呢?还是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摸清楚读者的脉搏,适应形势的变化。比方说,新形态的融媒体、网络文学,我们就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我看今天的会就有这方面内容,看来是想到一个路上了,我就不多说了。
 
最后,衷心祝愿正在壮年的《名作欣赏》,办得长长久久红红火火,越来越好。谢谢大家。

 

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

名作欣赏:
     0351-5256557

评论版:
     0351-5256560

学术版:
     0351-5256558

邮购:
     0351-5256556
     0351-5256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