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3期编辑寄语《编者手记》
来源:2017年第3期       作者:斛建军   时间:2018-06-12

   
编者手记

 

  为文之道 / 斛建军

 

  春节假期,趁着连续的空余时间,读完了两本去年开读却没有读完的书,其中一本是贡 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这本由一个人完成的艺术史由于个人自然生命的终结将永远不再 修订,这让人看得心里踏实,因为这样一本充满个人风格的著作总是让人充满期待,期待作 者在有生之年挖掘出或迸发出新的东西。

  近几年不再喜欢阅读那种多人合著或者没有个人风格的个人专著,即使一个人的作品里 掺杂着作者较为强烈的私人情感,也会觉得可爱。自从上学期间通过教材了解点中国历史外, 就再没有深入过,编校过程中遇到国史问题,求助于“百度”或资料时,心里总对自己存在 质疑。《艺术的故事》读完之后,定了个短期读书计划,就是找一套个人独立撰写的中国通 史来充充电。

  检索各种版本的中国通史后,发现读书界对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评价不错。可是线 上线下查阅,发现国内只有商务印书馆的繁体竖版。书到后,在序言里看到钱先生的话,钱先生开头就说:“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第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 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 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 )。”顿时感觉自己连“国民”都不算,更何谈还在从事汉语文化工作。 钱先生告诫国人同时也是他自己著书立说的原则就是“在国家民族内部自身求得其独 特精神之所在”,这句话与我认同的“好文章”正好契合。参与杂志的编辑以来,对于符合 这种“作文观”的文章总是怀着私心,想让它尽快与读者见面。本期,李建军先生的文章就是从中国文学的经典中寻求中国文学和文化的独特精神,而田泥在文章《批评的正义与激情》 中所说的“介入中国文学的传统和经验,在中国文化资本中寻找文学自信发展的资源与文化 谱系”就概括了李先生的为文之道。

  本期马臻的《用阅读推开语文教育的大门》是从另一个层面寻找中国经验。作者深入 民国国文教师和当下语文教师的阅读实践中,为读者展开不同时代语文教师的阅读世界。马臻本人就是一位热爱阅读的青年语文教师,我在有关他的一篇博文里看到他的详细读书和写作计划。这种从自身角度出发的为文之道,总会为读者提供独特的视角和阅读体验。

  马臻在文末说:“这一扇扇独立而自由的大门,是由每一位阅读视野广阔、思想深邃的语文教师所打开的。”我想这句话用在我们的刊物和每位作者身上,也同样适用。

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

名作欣赏:
     0351-5256557

评论版:
     0351-5256560

学术版:
     0351-5256558

邮购:
     0351-5256556
     0351-5256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