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一期我们刊发了赵凤兰老师对叶廷芳先生的长篇访谈,这一期我们却在纪念叶先生了。对于叶先生的离去,连近两年和叶先生有深度交往的赵凤兰,都感到意外(“我显然高估了他自然生命的韧度,以为他...
记得《南方周末》曾经有个栏目叫“秘密书架”,每期有一位作家或学人介绍影响了自己精神生活和学术生命的几本书,我看到的是结集出版的书《我书架上的神明》。从那以后,经常留意这种话题...
今年以来,我们把学人年谱“移到”头条文章之后。这样的编排,让之前只是杂志附录的学人年谱可以被进行学术检索和引用。当然这样安排后,看到的读者也多了起来,有学者主动联系编辑部,希...
“名作杯”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暨论文大赛是《名作欣赏》一向重视的活动,今年已成功举办五届。举办这样的活动,是一直秉承对青年写作的重视,希望为文学青年提供发声平台,助力其文学梦想...
6月16日上午,《中国文化报》记者赵凤兰老师从微信上发来她对许渊冲先生的访谈,访谈长达两万余字。收到稿子时,我心想许老年事已高,我们得尽快刊出。17日上午,就传来许老与世长辞的消息,朋友圈到处都是纪...
上月,一篇经济学论文中的观点,即“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再一次把“文科无用论”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当然也激怒了无数&ldq...
作为接受美学上的一句经典,“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已成为普通阅读爱好者的共识。普通读者的阅读行为具有很强的私密性,他带着自身的社会经验、情感体验和文化认知,与所读...
说“新说” 文/杜碧媛 去年,买过鲍鹏山先生的《中国人的心灵——三千年理智与情感》,这是一本非常感性也颇显任性的文学史,它竭力沉潜于“人&...
通往“秩序和明晰性” 文/得 一 本期,在对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解读和阐释外,我们看到了一些新的文本进入了批评者和研究者的视野,比如古典诗词学者刘学锴先生新出版的文集...
糊涂和灼见 文/张玲玲 本期主笔中张梦阳老师在所编“年谱”最后提到我向他求稿情况,并言“士为知己者死”,“名作”对其&ld...
名作欣赏:
0351-5256557
评论版:
0351-5256560
学术版:
0351-5256558
邮购:
0351-5256556
0351-5256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