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概况
名作欣赏
评论版
学术版
活动播报
征稿启事
当代学人画传
部门设置
互动平台
便捷导航
首页
>
编辑寄语
2019年第12期编辑寄语《岁末,一事记》
来源:
2019年第12期
作者:
杜碧媛
时间:
2019-12-14
岁末,一事记
文/杜碧媛
今日提笔,想记录一份感动。
作者与编辑通话33次。
作者提供手写文稿,共56页,字体端正,序码清晰,鲜有改痕。
这种和互联网无关的情节有些1980年的“古典”模样,然而却真实地发生在2019年的
“当代”时空,发生在作为编辑的我和作为作者的金志仁老先生之间。
从9月15日到11月13日,我们往来通话的33次,金先生主要谈及的是他的文章《论
李白在近体诗诗体上的重要创造——折腰体与准五律的巧妙运用》,包括思路、写作与创见,
也多次谈及对刊物将近四十年的感情和对老友张仁健先生(1938—2018,我刊创始人、首任
主编)的怀念。
其中有两通是因为9月中旬还没收到订阅的刊物,先后问询我同一个问题:
刊物是否已送邮局配发各地,“我每个月这个时候就等着看《名作欣赏》,邮局还没送来,我
就有点着急”。
金志仁先生的稿件全部手写,陆陆续续,前后数月完成。
因怕丢失,不敢快递,便特委
托南通大学顾友泽教授将手稿拍照发来。
后我录入为电子版,返回其细阅。
当稿件由顾友泽
教授再次传回我手中时,文末赫然写有——“此文为纪念《名作欣赏》创刊四十年而作。
”
岁末,记下此事,一者,是为读者讲述一个现实版的“编辑部的故事”,展现文章背后的
“逸事”。
或许,金先生的文章烙印下了太多八九十年代的痕迹,就连书写的姿态都显得很怀
旧,但这种姿态却让文字拥有了最真实的温度。
二者,这是更为重要的,因为感动,一种很
纯粹的感动,你的文字成为一个读者强大的生活习惯,你的成长获得了一个作者四十年如初
的牵挂,尤其在知道金先生身体欠佳,依然坚持要完成此文后,这份感动也变得慨叹颇多。
可以说,在金志仁先生身上,我看到了刊物与作者(也是读者)的最好状态,这也是我见过
的最理想的状态。
在想,一个读者的忠实度,其实也是刊物成就的。
《名作欣赏》创刊四十年,还能拥有像
金志仁先生这样忠实的读者/作者,是因为我们也始终保持着一种姿态——适应时代,而不
迎合时代;
适应读者,而不迎合读者,正如梵乐希所说:
“有些作品是被读众创造的,另一种
却创造它底读众。
”
——我们,要继续“创造它底读众”,继续提升“它底读众”的忠诚度。
自勉!共勉!
上一篇:2019年第12期编辑寄语《岁末,一事记》
下一篇:2020年第1期编辑寄语《一个“历史的假设”》
延伸阅读
2020年第11期:“承”师
2020年第6期编辑寄语《自画像》
2020年第2期编辑寄语《解惑之“惑”》
2019年第8期编辑寄语《关于“头条”》
2017年第11期编辑寄语《文学的“时”.....
2021年第9期:成果,成长
2018年第8期编辑寄语《其人,其文》
2018年第2期编辑寄语《一本人文杂志的.....
2017年第7期编辑寄语《阅读的未来》
2017年第2期编辑寄语《知无知,一种知.....
最新动态
“名作欣赏怀”全国青少年“我爱.....
欢迎订阅2022年《名作欣赏》
2021年第11期:尽可能地逼.....
2021年第10期:为字句,为.....
2021年第9期:成果,成长
征稿启事 | 第六届“名作杯”.....
《名作欣赏》2021年第15期.....
《名作欣赏》2021年第14期.....
《名作欣赏》2021年第13期.....
周宪、朱国华对谈:?文学与文学.....
联系我们
名作欣赏
mzxshjj@126.com
评论版
mzxszxk@163.com
学术版
sxmzxs3@163.com
热线电话
名作欣赏:
0351-5256557
评论版:
0351-5256560
学术版:
0351-5256558
邮购:
0351-5256556
0351-5256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