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赏》2018年第27期目录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10-09

 

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巡展

周宇光水墨画作品 周宇光;2+177-178

哥斯达黎加生态文学研究

一部爱情与自然保护双重斗争的生态文本——评阿娜克里斯蒂娜·罗西的《甘多卡的女疯子》 孟夏韵;5-7

从“拾荒者”看哥斯达黎加的生态危机——评生态小说《瞭望大海的乌妮卡》 孟夏韵;7-9

从生态批评走向生态创作——评罗哈斯·佩雷斯的生态教育小说《爱在里奈阿别哈》 孟夏韵;10-12

学者天地

谐之风铎之意 一腔儒韵话古今——沈起凤先生与《谐铎》 王雪梅;13-14

《漫漫入夜路》中的哀悼之家 谢娟;15-19

《癫狂者》:当代社会的狂人呐喊 刘东方;王文林;20-22

在荒诞世界中寻找爱与美的彼岸之路——评保罗·索伦迪诺的影片《绝美之城》 孙亦平;23-25

论《最后的瓦莱尔人》中的文化角逐 叶拉美;26-28

《水泥花园》系列研究(一)

弗洛伊德话语下的英国和欧共体关系——《水泥花园》的社会意义解析 李林菊;29-31

师生论道_细读红楼

《红楼梦》咏絮词探微 张跃旭;田欣欣;32-34

“细读红楼”推介语 田欣欣;32

《红楼梦》诗词对人物塑造的作用——以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为例 陈淑莹;田欣欣;34-36

试析“宝玉挨打”的结撰艺术 吴蕾;黄小桓;田欣欣;36-38

师生论道_江南大学

太宰治《人间失格》中的“罪意识”解读 成诗怡;史永霞;39-40

自我的毁灭与救赎——从《海边的卡夫卡》透视村上春树的人生观 张钰婕;史永霞;41-42

时空认知的颠覆——解析《克苏鲁的呼唤》 吕姝俐;史永霞;43-44

博士之声

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形象困境探析及重建可能 武兆雨;45-48

女人们的罪与罚——王安忆的《米尼》与孙频的《同体》的对比解读 王荣珍;49-50

网络媒介与《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经典”的生成 吉开金;51-53

项目呈现

顾文彬怡园与《怡园词》 陶莉;54-55+65

论庾信悼亡文学 吴妍;张喜贵;56-57

君特·格拉斯文学作品中的文化记忆 李爱华;南楠;58-59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周作人与章门弟子的交往——以钱玄同、朱希祖为中心 万杰;60-62

论《礼物的流动》中“礼尚往来”的中华民族文化 景辉;63-65

《伊甸之东》的叙事空间解读 陈丽屏;66-69+139

《诗经》研究

人面桃花 心善宜家——论《诗经·桃夭》的审美观与家庭观 赵晓敏;70-71

乐在此山中——读《诗经·齐风·东方之日》《诗经·唐风·绸缪》 左全琴;72-73+93

院校平台_江南大学

纸短情长——“宰相词人”晏殊词的哲思化取向 熊瑶结;贺昱;74-75

论刘震云《故乡相处流传》中的时空叙事 晏阳光;贺昱;76-77

论铁凝《笨花》中的两性和谐之美 张帆;贺昱;78-79

院校平台_天津理工大学

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小时的故事》 李朦君;80-81

存在主义视角下的《一小时的故事》 张咪;82+112

《暴风雨》中卡里斯塔的心理分析解读 王莹;83-84

浅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写作特色 杨娅苗;85-86

院校平台_牡丹江师范学院

“双性同体”的解构与重构——解读达芙妮·杜穆里埃的矛盾身份 王哲;87-88

维多利亚·希斯洛普小说中的婚姻家庭伦理观研究 曲欣欣;89-90

小说纵横_中国小说

《水浒传》人物绰号的文化观照 陈莉;91-93

论商人形象在明代的新变——以《金瓶梅》西门庆形象为例 刘媛;94-95

论鲁迅《阿Q正传》的艺术交融特色 朱花玲;96-97

客居作家的“本土”叙写——简析王蒙《在伊犁》系列小说的艺术特色 赵爽;夏雨;98-99+166

浅析20世纪90年代余华创作思想的“归去来兮” 赖勇;100-101

暴力的温度与诗意——莫言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中的暴力叙事浅析 乔宇;102-104

《白鹿原》田小娥女性形象新探 李欣;105-106

宗璞小说的神秘书写 王彦;107-109

从《未穿的红嫁衣》看当代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 连春春;110-112

小说纵横_外国小说

苦涩的对比——试论《海上扁舟》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鲍姗姗;113-115

《爱德华大夫》中的爱情合理性与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 李嘉雯;116-117

迷途的“赶路人”——从性格结构批判视角评理查德·耶茨的《革命之路》 盛钰;118-120

性别世界

论《火星生活》中特蕾西·史密斯的女性主义观 王聪;121-122

《露丝》中女性救赎思想的宗教视觉艺术再现研究 白雪;罗杰鹦;123-125+154

诗文品鉴

雅俗兼济——论冯延巳词中的宫廷文化特征 刘赫;126-127+130

浅谈《婕妤怨》流变 王鹏珍;128-130

《春晓》三重世界的解读 杨康;131-132

论韩琦晚年诗歌的归隐思想 隋胜男;133-134

求同寻异

莫言与奥克瑞笔下的“饥饿儿童”形象比较 贺丽丽;高超;135-136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从柳青与路遥的创作说开来 宋珊;137-139

余光中和余秋雨散文中的山水书写研究 郭如如;140-141

学林漫录

打开文学的视野:论贺桂梅的文学批评 李亚;142-144

波德莱尔的文艺批评思想 石慧;145-146

基于文本互涉理论的人物传记阅读策略 邓占云;147-148

新课标视域下高中英语教科书中国元素研究——以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 Books(2003版)为例 王艺蓉;鹿彬;149-154

影视观察

对保定抗战影视艺术精品开发的思考 王莹;王刚;155-156

“如是我闻” 一一道来——台湾电影《一一》解析 杨舒晴;157-158+172

要钱还是要命,这的确是个问题——读解西部电影《塬上》中的生存意识 付婕;曹小晶;159-161

文化与传媒

探讨新媒体动画技术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融合机制研究——以中原新媒体动漫发展为例 王军校;162-163

新媒介语境中中国古典诗词的传承与推广 张瑀彤;杨会;164-166

从“提供服务”到“产业联动”——常州市西太湖影视基地错位发展研究 朱鹏杰;167-168

艺术广角

朱兴华修为之道——修养、修炼、修道 王彬;169-172

传统文化在民歌中的传承与发展 王艳峰;173-174

从再现现实到表现生命——以《女神游乐场的酒吧间》为例浅谈马奈的现代性 吕鹏;175-176

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

名作欣赏:
     0351-5256557

评论版:
     0351-5256560

学术版:
     0351-5256558

邮购:
     0351-5256556
     0351-5256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