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群:布衣暖,菜根香,《名作欣赏》滋味长! | 我与“名作”的故事
来源:       作者:何群   时间:2019-06-13

 

编者按:《讲讲“我与《名作欣赏》的故事”——纪念<名作欣赏>创刊四十周年征稿启事》发出后,我们陆续收到多位读者的来稿。本期我们与各位分享南京师大何群博士与《名作欣赏》的故事。

良师益友,风雨同舟

——我与《名作欣赏》的故事

初次阅读《名作欣赏》,是在我刚进大学校园的九月,那是二〇〇〇年,算来我是《名作欣赏》二十年的老读者。记得那时每天中饭后,我会散步至图书馆阅览室,从书架上取过杂志站着阅读。在几乎翻遍摆满三面墙的各种杂志之后,我圈定了一些每期必读刊,《名作欣赏》即是其中之一,刊中精心编辑的名作让我由衷喜爱。

大学时代,读中文系的我既认真又勤奋,若是在某本杂志上读到了令自己激赏的文章,我会将其借出复印,以用作每天的晨读材料。复印最多的,是《读书》《世界文学》和《名作欣赏》。四年大学读下来,大型的旅行箱已装不下我的复印资料。在这些绝妙好文的滋养和启迪之下,我也提起笔来开始写作,于是一篇篇文章出现在报刊上。回首往事,结识《名作欣赏》这位良师益友,是我大学时代的一个重要收获。她为我打开了一个美好的世界,任由我在其中快乐遨游,她的陪伴消减了我的青春寂寞,对这位良师益友我始终心怀感激。

大学毕业后我走上工作岗位,任职教师为学生讲授文学,计划等时机成熟了考研。为了坚持阅读和便于阅读,我向邮局订购了《中华读书报》《读书》《名作欣赏》等刊物。下班回到寓所,展读刚送到的油墨飘香的书报,真是人生的一大乐事。读到好的文章,我会与学生和朋友分享。在那微信朋友圈尚未出现的年代,把刊有佳作的报纸杂志借给学生,或在课堂上朗读佳作,是我与学生分享的方式;打电话告诉朋友哪一期刊物上有美文,或将美文复印了分送、邮寄,是我与朋友分享的方式。那时的《名作欣赏》常刊载我国古典诗词、外国经典小说(尤其是俄国名篇)的全文及鉴赏,它们总会令我爱不释手。那些名作中的悲喜、爱恨、聚散,其间蕴含的真、善、美,长久地激荡着我的心。

我如愿以偿地读了研,毕业工作了几年之后,我很想重返校园攻读文学博士学位,以彻底拥抱我最喜爱的文学。经过近三年的准备,2018年我考上了博士,又一次成为学生。像二十年前读本科时那样,每天中饭后我会散步至图书馆阅览室读杂志。增加了评论版和学术版、每月三旬三刊的《名作欣赏》仍是我的至爱,仍令我爱不释手。以前的我是作为文学爱好者阅读她,现在的我是作为文学研究者阅读她,浅读深研总相宜,我为自己是《名作欣赏》的忠实读者而感到荣幸。治学中偶有心得,思索后我会撰写论文,有的论文会被《名作欣赏》刊用,于是,我又为自己是《名作欣赏》的作者而感到荣幸。当前,论文组稿代理严重地破坏了学术生态环境,许多杂志忘记了办刊宗旨,沦为金钱的奴隶。试想,先辈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好的世界,难道我们可以把它搞砸吗?在此情境之下,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我想对一再被拒稿的莘莘学子说,“李白当年流夜郎,中原不复汉文章。”损失的不是他!我们所能做的唯有愈挫愈勇、坚持到底;我想对《名作欣赏》说,永远不要随波逐流,坚守你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因为万千文艺爱好者将你视为精神家园。

古往今来,诗人是伟大传统最可爱的代表。我国的诗人写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德国的诗人说:“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身为读者,择取品质卓越的杂志,养成纯正高雅的趣味,让日子更诗意一些,是莫大的福气;身为编者,竭尽全力办好一本杂志,给出一种品位和正见,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一点,是菩萨行。

一路走来,风风雨雨,我欣幸有《名作欣赏》的陪伴,欣幸得此良师益友之助,我几乎说不出对她的爱赏。在撰文的此刻,我仿佛再次感受到了二十年前初次阅读《名作欣赏》时的欢喜。布衣暖,菜根香,《名作欣赏》滋味长!

这就是我与《名作欣赏》的故事,这个故事会一直书写下去。

                                         201965日改定于南京师范大学随园华夏馆

作者何群,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诗词学。

——附录——

 

讲讲“我与《名作欣赏》的故事”

 

——纪念《名作欣赏》创刊四十周年征稿启事

 

1980年,乘着改革的春风,在全国民众对阅读的渴望和期待中,一本充满人文情味的刊物——《名作欣赏》诞生了!

 

她一诞生,就受到了国内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她引领了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鉴赏热潮。

 

1981年11月5日,在《名作欣赏》诞生一周年之际的北京座谈会上,林默涵、陈翰伯、边春光、李健吾、王瑶、戈宝权、周汝昌、屠岸、李希凡、蓝翎、蒋和森、唐达成、刘梦溪、袁行霈、朱虹等出版局领导和专家学者欢聚一堂,表达了对《名作欣赏》的鼓励和祝福。陈翰伯说,我是《名作欣赏》的忠实读者,每期我都仔细阅读,刊物的确有自己的特色。王瑶说,浏览《名作欣赏》如同进王府井的工艺美术商店,给人以高雅的美感享受。常任侠老先生说,他常读的刊物有二,一是《读书》,一是《名作欣赏》。李健吾先生说,黄土高原的山西,枣树繁茂。我爱枣花甚于桂花,因为枣花不仅清芬沁人,而且能结出养人的佳果,《名作欣赏》就如同香而有实的枣花。

 

1984年曹禺先生热情夸赞《名作欣赏》说:“这个刊物办得真不错!内容丰富,文章也写得充实、有水平;有些评论文章颇有深度,很有研究价值;有些文章深入浅出,适合各种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尤其是文学青年阅读。”叶浅予先生在1984年《读书》杂志第1期上撰文谈及当时文艺刊物的封面设计时说:“其中成功之作,当推山西的《名作欣赏》。”谢冕教授曾在贺文中说:“在中国这样的环境中,《名作欣赏》的坚持乃是一个奇迹。它的沉稳、实干,以及不竭的创造精神成为中国瞬息万变的出版界一道独特的风景。”

 

此后,《名作欣赏》连续20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曾蝉联三届国家期刊奖,被评为2005年度中文期刊网络阅读亚洲排行前100名杂志,被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确定为“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曾两次入选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目录”。

 

2010年,《名作欣赏》进行了全新改版。以“谦爱为怀,文章行世”为立足点,以“诗意情怀,理性精神,人文视野”为理念,倡导开放的、有时间维度的、关怀当下的“名作观”,突出“经典性、可读性、思想性”的特色,力求将前沿学者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能够影响公众生活的精神资源。改版以来,受到学界及社会各界的好评。

 

2020年,《名作欣赏》将迎来她四十周岁的生日了!

 

我们深知,这四十年中所取得的来自社会各界的好评,在各学术领域影响的不断扩大,均离不开广大作者、读者朋友们的支持与关爱。很多一线学者、作家抱着对《名作欣赏》多年的关注与喜爱,一直为我们撰写学术水平高、观点新颖、文风活泼的作品;读者朋友们时常发来邮件为我们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办刊建议与意见;全国各地高校教师、学生的投稿络绎不绝……

 

为庆祝创刊四十周年,我们将举办“纪念《名作欣赏》创刊四十周年”征文活动,向《名作欣赏》的读者、作者、编者征稿。

 

请大家来讲讲“我与《名作欣赏》的故事”,与编辑交流的故事,发表某篇作品背后的故事,订阅的故事,参加某次会议或活动的故事,等等。让我们一起重温“故事”,用“过去”联结“未来”!

 

字数、文体均不限,文后注明作者简介及邮箱、地址、电话等联系方式。截稿时间:2019年6月1日。来稿将会在《名作欣赏》不定期刊登,并以专刊或图书的形式出版,部分作者将被邀请参加2020年的社庆活动。

 

来稿专用邮箱:mzxsssn@163.com

咨询电话:0351—5256557

 

《名作欣赏》杂志社

2019年2月

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

名作欣赏:
     0351-5256557

评论版:
     0351-5256560

学术版:
     0351-5256558

邮购:
     0351-5256556
     0351-5256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