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绍振 | 《红楼梦》不是一本道德教科书
来源:《名作欣赏》2017年第7期       作者:孙绍振   时间:2018-02-12

 

  欣赏文学作品的时候,不能完全从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去看。比如说《红楼梦》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没落之类的,一个家族的没落不等于一个社会的没落。第二,《红楼梦》不是一本道德教科书,不是像刘再复先生所讲的那样,它是爱情的“圣经”,都是叫你为善的。黑格尔都说过“教训、净化、改善”和“谋利、名位追求”一样是和文学艺术“毫不相干的”。

  因为道德的善是理性的,而《红楼梦》主要是表现人的情感世界的。在古希腊的学问里面,把学问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理性的,理性的主要是physics,就是物理学。比物理学更高深的,叫作后物理学,即metaphysics,那是什么呢?形而上的。那么形而下的呢?人的感情呢?也有一门学问,很可惜没有得到很好发展,即aesthetics——美学。美学是人的情学。physics、metaphysics讲的是理性的科学,那么人的情感,却不能成为科学,一直到18世纪才有一个德国人鲍姆嘉通让它成为一种学术,命名为aesthetics。本来中国没有这个名堂,这是一门讲情感和感知的学问,不是用理性来衡量,而是用人的生命的感觉来衡量的。很难翻译,是日本人拿汉字去翻译metaphysics,用了一个词叫“美学”,这很符合古典文学的总体形象。但是这个“美学”一翻译出来就带来了后遗症,以为文学作品就是写美的,以为真善美一定是绝对统一的,其实不是这样的。用科学的真去看事物,假的就没有价值。像易中天先生讲《三国演义》,不好,因为它不真,它歪曲了《三国志》的历史,是吧?有的人批判曹操道德堕落,可以。但是,从情感学的角度来看,错杀了人还自鸣得意,还敢说“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等,从艺术上说,它是很精彩的,这种精彩,不是道德的,它的价值属于另外一种范畴,叫作审美价值。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用审美价值观念来看王熙凤,这是一个非常丰满的人物。我们讲过安娜·卡列尼娜,我简单说明一下,安娜·卡列尼娜原来是一个贵族妇女,嫁了一个高官,叫卡列宁。为什么叫卡列尼娜呢?就是说俄国人跟美国人一样,嫁给丈夫以后要改姓的。她丈夫叫卡列宁,卡列宁加个“A”,就叫卡列尼娜。连希拉里那样的女权主义者非常aggressive的,就是非常泼辣,她嫁给克林顿几年以后,就顶不住了,也把她的姓改了,希拉里·克林顿。安娜·卡列尼娜原来是安分守己,但后来被伏隆斯基吸引,起初她逃避,后来就慢慢地爱上了他。爱得如痴如醉,不要名誉,不要家庭,不要孩子,什么都不要,被上流社交界抵制也不顾,一心一意地做伏隆斯基的情妇。托尔斯泰原来想写这个坏女人,邪恶的女人,因为从俄国东正教来说,背叛婚姻就是背叛上帝,当然是不道德的。但是托尔斯泰写安娜越写越觉得她美,越写越显得安娜女性的生命魅力四射。这一点跟王熙凤有相近之处,她做的虽然是坏事,当然这个安娜·卡列尼娜没有去杀人,没有去贪污,没有搞阴谋诡计,虽然她违背了托尔斯泰的婚姻观念,但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安娜·卡列尼娜,越来越能看到她的美,以至于安娜·卡列尼娜现在成为世界公认的美的典型了。

  那么这个是从正面来讲,越来越美,从反面来讲呢?她做了坏事,如果她有那个生命力,她的感知,她的情感非常饱和,我们就渐渐感觉到,这是一个人,她的内在精神的、生命的丰富,不是狭隘的道德理性所能完全概括的。她感染着我们,让我们不由自主地不再纯粹用道德的眼光,不再纯粹用理性的眼光看她,而是把她作为一个人,惊叹于她情感世界的丰富和饱和,这个叫美。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她的美是因为生命的、情感的质量很高。

  这里面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一方面王熙凤是恶的,一方面她是美的。她不是夏金桂那样的,从头到尾是恶的,恶之丑。但是,王熙凤给我们的感觉,她有相当程度的恶,而她又有她情趣的感染力,她的生命的旺盛,她的智慧,包括她的自得,她的自信,她的自我感觉,都是非常丰满的。波德莱尔所说的“丑恶通过艺术的表现化而为美”b,这从理论上讲好像太抽象,不好理解,但是,拿王熙凤和猪八戒比较一下,她是恶多了,坏多了,但是,形象也丰满多了。所以说,我大胆给它一种命名,美恶交融。这在文学当中是普遍现象,叫“恶之花”。非常恶,但是又非常美。这种现象从理论上说起来有点纠结,幸亏有猪八戒、赵本山、陈佩斯,我们联系一下,要不然很难理解,很难有感觉。当然,我要提醒大家,我这样分析是艺术形象,是假定的,不是现实的。大家不要误解了,以为在生活中可以做坏事,而且可以做得很美。你们如果有人当了汉奸、猪八戒,做了王熙凤那样的人,我不负责任。你们的家长、校长要追责,最好是去找曹雪芹,找吴承恩。当然他们都化为灰了,没有办法找,那找陈佩斯,找赵本山,打官司,告他一个教唆犯,让他赔一点银子,发一点小财,还是有希望的。

  为了彻底阐明这一点,还要从反面想想。如果说感情丰富、生命魅力四射,超越善的,就有美;那么反过来,另外一个美人薛宝钗怎么解释?她很漂亮啊,又健康,没有做过坏事,品德优良,很有理性。在《红楼梦》里面,薛宝钗跟林黛玉是对立的。那么,怎么去解释这个现象呢?有些老师,包括我当年的老师是非常有学问的、非常有才华的老师,他们想,既然是对立的,要想办法说薛宝钗是坏的,在道德上有问题。怎么坏呢?就说她有阴谋诡计,叫“藏奸”,把那个奸计藏在心里。她四面八方的人都不得罪,但她没有耍什么阴谋诡计去陷害别人,她是非常善良的,不像林黛玉的那个嘴巴那么尖。往往是有什么坏事,她主动顶了,跟贾宝玉有点一样,是吧?譬如说有一次发现有一个丫头捡了一张当票,丫头不识字,什么东西?一传到薛宝钗手里,原来是她堂弟未婚妻邢岫烟家里穷,当了被子,当到哪里去了?当到了薛宝钗哥哥开的当铺里去了。薛宝钗觉得,把这个事情公开出来,对她未来的弟媳妇是很没有脸面的,人家会说“人还没有来,当票来了”。她就拿起来,没有吱声。人家问什么东西啊,她就说:“没什么啊,过了期的当票。”薛宝钗在道德上是很高贵的,她还救了香菱,不是她坚决反对,香菱就被卖成妓女了。

  薛宝钗做了许多许多的好事,从道德上说是善的。她跟林黛玉没有矛盾。我们不能说林黛玉在道德上是善的,薛宝钗就一定是恶的,也不能说林黛玉是美的,因而她就一定是丑的。她们在道德上没有矛盾的话,那在什么方面有矛盾呢?情感,以及情感在生命中的地位。林黛玉把情感看得比命都重要。情感,明明和贾宝玉交过心了,贾宝玉说话说得这么明白:“你死了我当和尚去!”林黛玉假装哭了:“哎呀,你要死了,你怎么这样啊。”呜呜地哭了。女孩子都是这样的嘛,她们的话语,往往是要有聪明的翻译的,是吧?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的矛盾,不是一个是女曹操,阴谋诡计、八面玲珑,一个是胸怀坦荡、洁白无瑕,而在于什么?对情感,以及对情感的价值,这一点是关键的关键。林黛玉她即使亲眼看到贾宝玉为她发疯了,一听说她要回苏州就好像是不省人事了,她死了贾宝玉就做和尚去,但她还是不放心。她觉得情感不能有任何一点水分,不能有任何一点的勉强,不能有任何一点的可疑,不能有任何一点的危险,她的心里老是悬着的。她身体不好,可能还有点肺结核、胃溃疡,还失眠,神经衰弱,想得越多身体越不好,身体越不好越没有竞争力,对不对?但是,从总体来说,她的情感质量很高。那薛宝钗体态丰满,非常漂亮,从实用价值来说,从善的价值来说,身体好才有竞争力嘛。真的,贾母就是这样考虑这个问题的,为什么要选择她呢?她说林黛玉“心重了一点”,就是想得太多,感情太重,不好侍侯。第二呢,在寿数上就不利了,就是可能会短命。两个人比较一下谁会生孩子呢?当然是薛宝钗,对不对?林黛玉这个身体怎么能生孩子呢?就是怀孕,很可能是难产,小命都没了。

  林黛玉把感情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她的感情超越实用,她越是这样执着,越是损害健康,她越是不健康,越得不到认可,越是没有竞争力,她越是要坚持到底。一听到贾宝玉跟薛宝钗结婚,一口血吐出来,奄奄一息。她就不想活了,被子不盖了,但求速死。这就是审美价值,把自己的感情、自己的心灵看得高于生命。那薛宝钗呢?她道德上没有问题,她是善人,大大的好人,她不但没有去陷害,相反善待林黛玉。原来林黛玉也把她当作假想敌,觉得薛宝钗是一个最可怕的敌人,但是后来《红楼梦》在四十回以后,八十回以前,是曹雪芹自己写的,她们两个的误解消除了。

  那么她们之间的矛盾在哪里呢?在什么方面对立呢?对立在感情上。林黛玉所忌讳的是什么呢?就是贾宝玉有玉,薛宝钗有一个金锁,而且有一个和尚讲了,将来这个金要配一个有玉的。林黛玉心里就是一块石头了。那这个薛宝钗呢?知道这个事以后,“反而觉得没意思起来”。“没意思”,你们可能不太懂,如果是“有意思”,你们就心领神会了吧。“没意思”就是不但不感兴趣,而且觉得多了一层嫌疑,故有意地躲着贾宝玉,避免跟他单独在一起。这个青春少女很理性的,修养很高的,一点不妒忌。她在任何时候都是遵守着现成的规范秩序,绝对不制造矛盾,绝对不伤害人,更不栽害任何一个人。

  特别是最后,贾宝玉的玉丢了,丧魂失魄,决定拿薛宝钗和他结婚“冲喜”。薛姨妈这个时候还是有点民主啊,来征求薛宝钗的意见。你知道薛宝钗怎么回答?她说:“妈妈,你这话就错了。这种事你怎么来问我?儿女之事由父母决定的,我现在父亲在的话要问父亲,现在父亲不在了,你说了算,如果再要问的话,问哥哥。”她哥哥坐在监牢里了。你看看这个薛宝钗,她跟林黛玉的对立就是这个,是对情感(核心是爱情)价值的对立。她不把自己的感情当一回事,她认为个人的感情,跟贾宝玉有没有感情是不值一提的,只根据现成的规范,根据家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就够了。

  曹雪芹把薛宝钗写得非常漂亮,品德也非常善良,身体也很健康,但是,曹雪芹给她加了一条,她把自己的感情不当一回事。她舒舒服服地把自己可能的爱情消灭得一干二净。明明在贾府周围,她要找一个稍微过得去的,只有贾宝玉,其他男性都烂透了,不是色鬼就是浪荡鬼,但是,薛宝钗就是这样,让她嫁给一个为了林黛玉而发疯的人,让她冒充林黛玉去和贾宝玉结婚,她也干。在婚礼上,贾宝玉还在那里嚷嚷,要找林妹妹去,把两个人放在一起死掉。贾母不过意,叫薛宝钗到一边去安息,就是让她这样难堪。薛宝钗居然“置若罔闻”,“和衣而睡”,这个修养多高啊。贾宝玉不知道林黛玉死了,大家都不敢告诉他,他已经有点疯了,再告诉他不是更疯了?倒是薛宝钗,非常理性的,“林妹妹已经死了”。大家都怪她你怎么能告诉他呢?这不是完蛋了吗?她说,反正要让他知道,晚知道不如早知道。居然事情就慢慢地平息下去了,这是极端的理性,极端不讲感情,讲实用的,把感情看得不重要。跟林黛玉的对立不是理性的,不是真和假、善和恶的对立,而是情感的对立,是审美价值的对立。从这个意义上说,薛宝钗是一个漂亮的人,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美人。可以说她是一朵花,当然,她不是王熙凤那样的“恶之花”,她是一朵冷艳的花。她吃一种药,叫冷香丸。香者,香艳也;冷者,感情冷淡也。所以,栊翠庵的老尼姑来拜访她之前,知道薛宝钗是一个“冷人”,“冷”啊,就是缺乏热情。当然这只是限于在爱情方面,至于在亲情方面,在友情方面,她还是有相当深厚的感情的,连林黛玉都被她感动,说她“多情”,但是,情感的质量不高。

  作者:孙绍振,福建师范大学教授。

  编  辑:张玲玲,sdz110803@163.com

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

名作欣赏:
     0351-5256557

评论版:
     0351-5256560

学术版:
     0351-5256558

邮购:
     0351-5256556
     0351-5256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