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赏》创刊四十年征文 |龙建人:文学“真”研究的高地
来源:       作者:龙建人   时间:2020-04-12

 

文学“真”研究的高地

——贺《名作欣赏》创刊四十年

 

文/龙建人

 

说来惭愧,迄今为止我仅在《名作欣赏》发表过一篇文章——而且还是十年前的学生时代,但对她的关注从结识她的那一刻起却从未停止过。当时,我还是贵州师范大学的在读研究生,热捧了一阵西方文化批评理论之后,就开始对文学研究深受西方文化理论渗透这一不可回避的事实及国内诸多学者“食西方批评理论而不化”的研究现状颇不以为然;与此同时,对文学研究不注重文本细读或带着固有观念而不区分文本对象的研究事实,也不以为然。一日,到图书馆借阅了孙绍振先生的《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一书,其中一篇正是对鲁迅散文名作《阿长与〈山海经〉》的解读。我很佩服孙先生自成一体的解读方法,但对其结论却不能认同。我当时认为,孙先生的方法虽然自出机杼,但其深层依然带有一些固化的观念,于是回到寝室后就写成了《长妈妈是鲁迅笔下的“小人物”吗?》的“商榷”文章,发送到了《名作欣赏》的投稿邮箱。
“初生牛犊不怕虎”,在该文中,我并未“安份守己”地就事论事,而是在论述完我要“商榷”的问题后,言辞激烈地批评了那时堪称盛行的、固守某种观念进行文本解读的现象。这已然超出了商榷的范畴,意气因素大于学理因素。但未曾想过该文会发表,故而投稿时也未在意,随后也就将这事忘掉了。几个月后的一天早晨,我还在枕着临毕业的悠闲呼呼大睡,同学就打来电话,告知说中文核心刊物《名作欣赏》登出了我的文章,我才重新记起投稿的事。拿到新刊翻阅,那些意气之语赫然在目,让我汗颜无地。后来陆续读了孙先生的著作及发表于《名作欣赏》等刊物的文章,更是钦佩孙先生的文本细读功力。孙先生的文本细读从审美而不是从文化的角度生发,并且已形成一套他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个成就在当代学者的文学研究中是屈指可数的。如今我虽然离开了文学研究的领域,但依然时常阅读孙先生的文章,依然享受其带来的深刻启发。
翻阅《名作欣赏》,时常会发现包括孙绍振先生在内的诸多著名学者的成果发表。可以说,《名作欣赏》所发表的绝大多数都是有真知灼见的文章,这在学风有些浮躁的今天是不多见的。依我浅见,其主要原因是《名作欣赏》多年来形成的对文学“真”研究精神的可贵坚持。我始终认为,真正的文学研究一定是文学作品文学价值的阐发。它是审美的,而不是教条的;是艺术的,而不是文化的。那些仅仅将文学作品作为文化材料进行分解的论著,无论其多么“厚重”和新潮,窃以为其与真正的文学研究精神都相去甚远。在这一点上,《名作欣赏》可谓旗帜鲜明。
最后再回到拙文发表的事情上来。拙文主题是与孙绍振先生“商榷”,但同期正好又刊出了一篇孙先生的文章。当时想,这会不会是编辑部的特殊安排?在十年后的今天看来,应该只是一种巧合吧。这也反映了《名作欣赏》的一种开放态度:既重视像孙先生一样取得重要成就的老一辈学者,也重视像我一样的新人。
作者:龙建人,贵州金沙人。贵州人民出版社副编审,主持国家出版项目多个,入选贵州省第八批“甲秀人才”。发表评论、论文及其他作品数二十篇,其中多篇被《报刊文摘》《全国优秀作文选(美文精粹)》等报刊转载。
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

名作欣赏:
     0351-5256557

评论版:
     0351-5256560

学术版:
     0351-5256558

邮购:
     0351-5256556
     0351-5256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