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任主编谈《名作》 | 赵学文:我最应该感谢《名作欣赏》
来源:       作者:   时间:2020-10-31

  编者按:本月16日,在《名作欣赏》创刊四十周年主题研讨会上,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我刊历任主编到场,几位老主编分别回顾了自己的办刊经历,讲述了自己与《名作欣赏》之间的故事,也对《名作欣赏》的未来之路提出了他们的建议。今天,我们先发出我刊前总编赵学文老师的发言,与各位读者共同见证“名作”走过的那些路!

  赵学文:《名作欣赏》四十年感言

  刚才,《名作欣赏》创刊者之一张成德局长,回顾了《名作欣赏》初创的故事,我听了很受教益。《名作欣赏》的先辈们给我们创下这么一个金字名刊,我们后来者在享受福荫的时候,真是应该心存感激。我看了一下活动议程,后面安排了向《名作欣赏》创刊人、第一任主编张仁健先生女儿献花。张仁健先生离开我们快两年了,给他献花,表示我们对他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很温暖人心。之后还安排了向前任几位总编、退休员工献花,我也是受献人之一。我内心非常感动,但是,今天我在这里要说的是,我最应该感谢《名作欣赏》。《名作欣赏》是一个使人成长的好平台。我从2008年年底琚林勇老总带我到太原市府西街的《名作欣赏》杂志社任职,到今年离职,在杂志社工作了十年有余。一路走来,也做了一些工作。但对我而言,最让我感念的是,《名作欣赏》使我成长。一是感谢《名作欣赏》让我学会读书。我在大学学的是中文,一入学就到图书馆借了《鲁迅全集》读一遍。读后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鲁迅不提倡青年人读中国书。四年大学学习,我就以读外国小说为荣,没有重视中国古典文学、古汉语的学习。工作后在师范学校教书,就露出古文功底不扎实的马脚。借了《四书五经》全集来读,觉得难,就放在书柜里成了摆设。到了太原工作,编刊编报,读书也是随意为之,未曾觉悟。《四书》不过几万字,也未读过一遍。有时与别人谈读书,一头雾水,以己昏昏,使人昭昭。编《名作欣赏》后,看名家谈读书的文章多了,又有机会接触许多大家,受益匪浅。尤其是认识林鹏先生后,受教林先生,办林先生读书会,知道了读书要从源头读起。听先生的话,这些年陆陆续续通读了《四书五经》,《史记》,《三国志》等,精读了《四书》,背过《论语》。最近又细细品味一遍《古文观止》。读过这些经典之后,不论是从知识结构,还是思想认识都有了提升。中国人要读中国先贤的书,只有把我们的文化之根深扎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上,我们才能思之不乏,言之有据。二是感谢《名作欣赏》让我学会写作。我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一名记者,大学时的理想是当一名作家。师范大学那会儿,中文系的学生毕业后不想教书,成天写诗写小说希望发表,发表了就可以选择当作家。山西师大的张平、张发、秦溱就是因为在学校时发表了小说,到了作协工作,那时候他们是中文系爱好写作的同学们的榜样。毕业后我教了书,教书也没有安心教书。后来有机会到了太原,先在《学习报》工作,2000年主持创办《新作文》杂志,当上了一名编辑。那些年,写作始终是我所爱,也是我学习工作的一部分,但我在写文章方面多年没有太大的长进,不足以为外人道。编了《名作欣赏》,看名家们挥洒自如、才情横溢的文笔,很是羡慕。又读林先生的文章,明白了文章写来,没那么神秘。写文章如生孩子,肚子里有就能生出来。吾手写吾口,我笔抒我情。没有真情实感,必然处处露怯;没有所思所想,便会满纸苍白。知道了这些为文的道理,我就写那些自己最有感触的熟悉的东西,写自己念念不忘难以释怀的东西。也是与自己年龄大了有关吧,少年时的记忆,亲情友情的记忆如同虫子蠕动一般萦绕在心里,不吐不快。我写父母,写少年故事,写父老乡亲。几篇文章发了,竟也受到些好评,觉得自己也算对得起自己的少年梦想,对得起自己的工作了。我知道自己学不专功夫浅,文不精如子路见夫子,但毕竟是有些长进啊。

  赵学文老师为《名作欣赏》创刊四十周年题词

  三是感谢《名作欣赏》让我学会了书法。到了《名作欣赏》杂志社,接触名家多了,参加活动多了,我们自己也需要组织一些活动服务名家,扩大杂志的影响力。参加文化人的活动,会前常是要在册页上用毛笔签名的。参会的人个个学养深厚,下笔熟练。自己一拿毛笔就心虚手抖,写出来的字不忍卒看,甚觉惭愧。我小学时写过仿,受哥哥说宋代寇准双手能写梅花篆字得爵封侯的故事激励,也曾每天坚持写毛笔字,苦于没有懂书法的老师指导,又是用有光纸书写,天天写了也不过是小孩子的涂涂抹抹。师范大学要求学生写好三笔字,也写了几天颜真卿的字帖,不过应景而已。工作后为教学生书法,又写了一段时间颜真卿字帖。学校里组织青年教师书法展,眼看别人写得好,觉得自己可能没有书法的天分,就放弃了学习。《名作欣赏》工作到现在才悟得用时方少的道理,近几年下决心写毛笔字。开始写行草,写熟悉的诗,从书法字典里找出范字,照猫画虎。中年后开始学写字的人有两个特点:手低眼低,胆大无畏,我深有体会。毛笔很神奇,只要你喜欢上那种书写的摩挲感,就会爱不释手。写着写着,会逐渐发现问题。受刘刚兄的指导,我调整动作,走了很远又回到颜真卿的《多宝塔》练楷书基本功。照张旭光先生的《行书八讲》练王羲之行书。现在每写字总有些体会。书者技也,技蕴巧也,巧需熟也。路子对了,大量的练习,才能走进书法。正如宋代书法家晁补之在《鸡肋集》里所言:“学书在法,而其妙在人。法可以人人而传,而妙必其胸中之所独得。”现在我喜欢上了书法,有时候写了自己觉得不错的字,还壮着胆子送亲友同事。也在微信里晒晒,有朋友点赞就心生欢喜。遇有书法大家表扬,就更增加了学好书法的信心。读书是我们读书人的本分,写作是编辑人的基本功,书法是文化人当有的爱好。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是文化人应该有的理想和生活方式。自从编辑了《名作欣赏》杂志,我勤于读书,善于思考,智慧生活。所以,是《名作欣赏》真正地改变了我,新造了我。有时我想自己出身寒门,没有家学,何德何能能有今天的在文化上的欢喜呢?人的一生遇见真是很重要,我能遇见《名作欣赏》真是三生有幸啊。参加这次活动前,我送了八个字与《名作欣赏》的同志们共勉:好古敏求,自砺出新。这八个字是我这些年学习和办刊的体会,我觉得也可以为名作人心中的社训。我们作为名作人都应该以此自豪感,应不辱没《名作欣赏》这块金字招牌。名作人当向经典致敬,对读者负责,办有温度有识见的名刊,这是我们名作人的使命和担当。谢谢《名作欣赏》!谢谢大家!

 

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

名作欣赏:
     0351-5256557

评论版:
     0351-5256560

学术版:
     0351-5256558

邮购:
     0351-5256556
     0351-5256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