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名作欣赏》,是因为喜欢 |《名作欣赏》创刊四十年征文选登
来源:       作者:   时间:2020-06-20

我和《名作欣赏》
文/卿紫平
邂逅《名作欣赏》是很偶然的,我在朋友家中玩耍,发现了本刊杂志,翻看目录,感觉有些喜欢,便向朋友借阅。杂志是1984年的5本(当时为双月刊,缺少第1期)。回家后立即阅读。过段时间,告诉朋友,书已看完,还想再看,暂缓归还。朋友同意后,继续阅读。中途曾告诉朋友,这个杂志太好了,我非常喜欢,还想再看。朋友看出我是真心喜欢,就很爽快的将这5本送我了,至今我还不定期的看。
后来我就自己开始订阅了。我订阅是从1988年开始的,可以很肯定推断,我是在1987年开始看这份杂志的。再后来,一直没有中断。我清楚记得,当《名作欣赏》改为双月刊时,因错过了邮局的订阅时间,就与它失之交臂了。到现在,多次整理书柜,有许多的书,因为装不下,有的已经当做废品卖了,有的也装到纸箱中,只有《名作欣赏》、《人民文学》等特别喜爱的杂志还在书柜中占据一地,与其它的文学图书、刊物为伍。
我读《名作欣赏》有个习惯,不是按顺序每篇都看:古诗词因为短小,赏析文章是一同看的,还经常用笔记本抄录下来,印象深刻;如果文本看过的,赏析文章也会先看;对那些我还没有拜读的文本的赏析文章,我会先看文本,若暂时没有,那就不看,有了文本,看过后,再来拜读赏析文章。特别是后来新开专栏佳作邀赏,我是等赏析文章和文本一块读。如2006年第1期佳作邀赏栏目刊载李存葆先生的《飘逝的绝唱》,我是和2006年第5期何希凡先生的《漫步精神圣殿的追寻与叩问》一起阅读的,这个习惯对我,是很有帮助的。我还在阅读文本上注明,哪一期上有赏析文章,这样可以经常结合在一起阅读。对一些纯理论文章,我会慢慢阅读,不追求一次读完,有时看不懂就放下,过段时间再看,慢慢就会明白许多。
最近读了贾平凹先生的3本散文集,有我喜欢的《丑石》,却没有我喜欢的《月迹》,记得《名作欣赏》中有,便寻找到1984年第6期上有,还登载着杜连茹《追求精神的赞歌》赏析文章,一同看了,感觉很不一样。
因为喜欢它的封底的名画,我曾为画家朋友推荐了《名作欣赏》,他也喜欢,还订阅了这本杂志。
现在我正在拜读通过《名作欣赏》微店购买的《大家读大家》文丛,其中,作家叶兆言在《契科夫的夹鼻镜中》说的话很实在,有一定的道理。他说“中国人谈写作,过去常常要举鲁迅的例子,常常要举郭沫若的例子,都喜欢煞有介事地说他们放弃医学,从事文学,是因为文学对中国更有用,或者说比医学更重要更伟大。这样的看法,不仅是对医学的不尊重,也是对文学的亵渎对于那些有心要从事文学的人来说,有一个观点必须弄明白,有句话必须说清楚,并不是文学需要你,你没有什么大不了,是你需要文采,是看你喜欢不喜欢文学。”我终于明白,中学的教育是有心问题的。
今天我又通过《名作欣赏》微店购买了2018年的前7期。假如还能找到《名作欣赏》总第一至第二十期,不胜感激,我将购买。
我读《名作欣赏》,是因为喜欢;我购《名作欣赏》,是真心阅读。我愿和《名作欣赏》一起前行。
作 者:卿紫平,爱好阅读,特别是文学方面的书籍,偶尔写点东西,不成系统,是陕西紫阳县作协会员。
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

名作欣赏:
     0351-5256557

评论版:
     0351-5256560

学术版:
     0351-5256558

邮购:
     0351-5256556
     0351-5256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