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赏》2019年第33期目录
来源:       作者:   时间:2020-01-04

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巡展
段远文油画作品   段远文  2+185-186
项目呈现_国家级基金
当代非虚构写作的生态审美之维——以田犁散文与诗歌集《爱,遗落在森林和草地》为例    王丙珍  连国义  5-7+16
“普罗米修斯”式的文艺评论家——论雷猛发的文学批评    欧造杰  8-10
从理性到情感——论《威克菲尔德的牧师》中的道德判断转换   尹丹  11-13
封闭空间下的叙事技巧——英剧新版《神秘博士》中《天堂来使》的叙事分析    张羽华  肖丽华  14-16
韶关市石山村“虱嫲声”的语言活力与濒危状况   黄年丰  苏思思  17-21
项目呈现_省市级基金
柳永的俗词之美    张美娟  22-25
元散曲狂欢文化的审美特质探究    王立峰  26-28
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台海风景书写及其审美特征    席妍  29-33+36
论符号消费的内在逻辑    王敬民  34-36
门罗式“逃离”新解    沐永华  37-39
论中国作家对日本后现代文学的影响——以大江健三郎为例   佟姗  40-41+44
爱情中的孤独者——弋舟小说论   贾登娉  42-44
语言图像视域下高中英语教科书文本再构研究    靳媛媛  鹿彬  45-48
项目呈现_大学生双创园地
从文学到政治——20世纪30年代胡适的民间文学想象    凌建辉  49-51+55
论《浮生六记》林译本对士人阶层的理想化阐释——比照布莱克译本    宋妍欣  陈怡帆  黄则贤  陈方圆  52-55
精英关怀与底层自白——新世纪底层文学的“代言人”    王峰琳  陈子晴  56-58
学者天地
失意文人的自我抚慰和价值转向——以唐传奇人神相恋题材为例    王锐  59-60
明清时期苏州名门望族“贵廉有耻”家风、家训传承    吴蕴慧  61-63+81
大观园,曹雪芹的理想还是梦想?   董金荣  64-65
青年学人
花山岩画中的艺术精神    梁穆穆  陈锋  66-67
花山岩画艺术阐释学研究    梁穆穆  陈锋  68-69
王安忆研究
论王安忆短篇小说的抒情性    夏雪飞  70-74
自我认同的建构——论王安忆《匿名》的主题    艾乐  75-77
在历史的“阴面”写作——论《长恨歌》阴影的修辞性表达    陈琛  78-81
“非遗”研究
松岗七星狮舞的表现形式研究    陈捷  82-84+87
松岗七星狮舞“蛇型”形式研究    陈捷  梁诗曼  85-87
语言学视域下的松岗七星狮舞艺术语言起源探析    陈捷  88-89
金课与经典
疑惑正是探究处,咂摸细节兴味长——《雷雨》赏读践行记    尹丽  90-91+100
知人论世话清秋——《故都的秋》情感分析    尹丽  92-93
试析《致橡树》中舒婷的爱情观     尹丽  94-95
文艺美学
《论语》中的身体观——从身体美学说开来    史春晓  96-97
《镕裁》释名、用例再辨正    马紫瑛  尹佳丽  98-100
论《镜与灯》与《文心雕龙》“知音其难”    齐翠霞  101-102
杜甫《丹青引》画学释疑兼论“通神”观的兴替    王苑  103-107
品评散文中可感知的空间——以聚焦者的理论角度阐述    任敏  108-109
试论叙事中的省叙与赘叙现象    张会会  110-111
经典重读
《老人与海》的几何创作研究    郝广杰  李赞萍  112-114
试论《第六病室》中的隐喻性    吴赛丹  115-116+129
零度叙事视域下管窥《局外人》的荒诞    朱威钱  117-118+132
《伤逝》的空虚    许明弥  119-120
小说纵横_外国小说
安部公房小说中的意象分析    李诗婷  121-123
从洛特曼文化符号域理论视角看《从莫斯科到佩图什基》    姜典辰  124-126
开放与多元——《转吧,这伟大的世界》后现代主义历史书写    刘杰  127-129
欧茨短篇小说中的身体叙事艺术——以《二十九条臆想》为例    张阿娜  130-132
《亚当·比德》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刘瑞霞  133-134
小说纵横_中国小说
底层叙事中的身份认同与城市想象——以贾平凹小说《高兴》为例    宋佳仪  139-141
论笛安“龙城三部曲”中童年创伤对女性的影响    吴重阳  142-143
论童伟格小说的魔幻叙事    张婷  144-146
诗文品鉴
超脱的“大人先生”与超而无可脱的阮籍——从《大人先生传》看阮籍的人生悲剧    龚莎莎  147-149
元代书画家鲜于枢诗歌的隐逸之风    沈盼盼  150-151
史诗《吉尔伽美什》的生态政治学    朱博约  152-153
求同寻异
诗人世界里的永恒——解读艾米莉·狄金森和莎士比亚诗歌里的死亡意象    冯辉  154-156
儿童视角下的思乡怀旧——琦君、林海音作品对比研究    姚海凤  许云薇  陈玉茹  157-158+168
戏剧影视
19世纪末20世纪初戏剧舞台美术的革新与发展——以阿庇亚、戈登克雷、梅耶荷德为例    闫冬  马丁  159-160+163
论20世纪20年代话剧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张沛华  161-163
在世界的尽头呼唤——电影《半轮黄日》与《廷巴克图》研究    梁恋  164-165
《当幸福来敲门》的多重主题探析    唐玉娟  166-168
试看《狗十三》对国产青春成长电影的突破    周碧玉  169-170+184
学林漫录
全民阅读活动推广中的问题及对策    李勇  171-172
网络时代汉语言经典的阅读与体验探究    吴建强  173-174+177
既然最后,何必当初?!——顾城之死揭秘    陈永革  175-177
美国少数族裔文学的演进与反思    刘霞  178-179
基于CSSCI期刊的“翻译与新诗”影响研究述评(2009—2019)    李昕  高丽莎  180-181
新平花腰傣服饰的动态信息可视化设计呈现    陈逸  杨吟川  182-184

 

 

 

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

名作欣赏:
     0351-5256557

评论版:
     0351-5256560

学术版:
     0351-5256558

邮购:
     0351-5256556
     0351-5256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