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刊两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2018年第10期全文转载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12-01

 

  近日,编辑部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获悉,该中心主办的《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8年第10期)全文转载我刊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分别为毕光明教授的《洪子诚的学术生命力》(《名作欣赏》2018年第5期)和赵稀方研究员的《施叔青的香港叙述》(《名作欣赏》2018年第7期)。

  近年来,我刊不断有文章被该刊转载,但两篇文章在同一期内被全文转载,还是首次出现。

  毕光明:洪子诚的学术生命力

  (全文链接)

  摘要:在当代文学评论研究的学术推进过程中,洪子诚先生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当代文学”史学形态的正式确立,他起的作用最大。1999年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出版,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史述范式,反响巨大,对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学术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新世纪出版的《我的阅读史》《材料与注释》等著作,进一步体现出洪子诚学术生命力的坚韧、强健而持久。给他的学术研究以生命力的主要因素有:不自信带来的认真严谨;与历史同行获得的历史感;博览群书得来的才学识;千锤百炼后始能惜墨如金。

  作者简介:毕光明,文学博士,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史和作家作品研究,著有《文学复兴十年》《虚构的力量:中国当代纯文学研究》《批评的支点:当代文学与文学教育》《纯文学视境中的新时期文学》《纯文学的历史批判》等。

  毕光明教授

  赵稀方:施叔青的香港叙述

  摘要:上海和香港的变迁形成了20世纪中国现代大都市的风景线,香港文学的特质,正是这种都市性带来的。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香港文学,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都市风采,为20世纪上半叶的上海文学,也为新时期以来的中国都市文学所远远不及。本文关注施叔青文学书写中的香港叙述,实现对其有深度的独特的香港想象的观照。

  作者简介:赵稀方,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代室主任,“20世纪海内外中文文学”重点学科负责人,著有《小说香港》《后殖民理论》《翻译现代性——晚清到五四的翻译研究》《历史与理论》等。

  备注:另,赵稀方先生发表在我刊2018年第5期的《后殖民食物与爱情》一文,被“华人头条”转载后,点击量超过5.9万。

  赵稀方研究员

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

名作欣赏:
     0351-5256557

评论版:
     0351-5256560

学术版:
     0351-5256558

邮购:
     0351-5256556
     0351-5256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