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赏》2018年第26期目录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10-09

 

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巡展

李旺水墨画作品 李旺;2+177-178

本期推荐·学者天地

变形技巧的创造性接受——以海勒根那的作品为例 丁燕;5-7

数字意象的借鉴与创新——以海勒根那的作品为例 丁燕;8-9

神话原型的吸收与转化——以海勒根那的作品为例 丁燕;10-11

青年学人

20世纪俄罗斯先锋主义文学——莫斯科观念主义简论 王玉珠;12-13+17

同时代的不同声音——费德林和利希查的茅盾研究 王玉珠;14-17

李尚朝研究(十五)

在路上,我们亦歌亦行——李尚朝作词歌曲《巴山湖水》欣赏 王姗姗;18-21

现代报刊与现代女性文学的发生研究(二)

沈雁冰主编时期的《小说月报》与女性创作 刘人锋;22-27

东北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一)

论萨仁图娅对当代诗歌美学范式的建构 叶立群;28-30+81

余华研究

“父辈”复仇——论余华小说《现实一种》的复仇主题 吴志亮;31-32+35

论余华小说叙述中的混乱美学 袁伟平;33-35

卡夫卡研究

善恶的彼岸——卡夫卡《饥饿艺术家》再解读 巩婕;36-39+58

探析《城堡》中K对约伯的接受与创造性叛逆 胡佩灵;40-43+109

古典丛谈

《诗经》中的“宛”“葵”“卬”——《诗经》释辞之二 尹世英;44-45

《管子》中的法学思想研究 吴迪;46-47

方寸之中见天地——李商隐尺牍所见交游考 程文;48-54

《牟子理惑论》补注 陈颖;55-58

以《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为例浅析苏东坡思想意蕴 林璐;59-60

经典重写

《时间之间》:重写莎士比亚经典《冬天的故事》 朱璞;61-63

《夏洛克是我的名字》:重写莎士比亚经典《威尼斯商人》 吕京姿;朱璞;64-66

诗学研究

陈梓诗学思想探析 林莹莹;陈名扬;67-68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诗歌解读与鉴赏 吴亚玲;69-70

文化与传媒

“浅阅读”与“深编辑” 刘卫红;71-73

从廖一梅作品看实验戏剧的出版和传播策略 巫阿苗;王红国;74-76

院校平台_西北大学

宋元渼陂文学作品研究 韩琛;77-78

冯雪峰文艺政治观的嬗变——从其对丁玲作品的评价中考察 冯阳;79-81

院校平台_郑州大学

如何理解《文学理论》中社会与文学的关系 赵朝霞;82-83

潜意识的阐发与人格表达——从精神分析视角看《了不起的盖茨比》 王琦;84-85

院校平台_宁波大学

论时代下《北鸢》中人物命运的悲剧意义 赫燕飞;86-87

《北鸢》人物冯仁珏——与《红楼梦》贾探春相比较 张燕;88-89

女性文学研究

浅析《爱,是不能忘记的》中之爱 谢文献;90-91

浅谈婉儿在“浮城”里的救赎——从梁晓声的《浮城》说起 王艳娜;92-93

女性批评视角下《杀夫》的隐喻世界 张琦;94-95

包法利夫人的自我拯救 雷庆;曾洪军;96-98

新时代语境中中日女性的个体回归差异——以中日同名小说《厨房》为例 尹凤先;99-100

比较文学

曹操、曹丕自传性散文比较研究 李天琪;101-102+167

《美狄亚》和《榆树下的欲望》中杀子行为的对比研究 贺梦菲;103-106

项目呈现

与“布克奖”失之交臂的《普拉克西斯》 张丽秀;107-109

思考星辰神话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李华;110-111

博文以泽人——读《文心雕人——文学教育与文学素养论》 刘晶玉;112-113

语文讲堂

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杨修之死”的“真相” 杨宇鹏;114-115+141

核心素养导向的《桃花源记》教学内容略谈 韩晓萌;116-117+176

史铁生《合欢树》文本解读新视角 杨凡;118-119

带着学生的问题走进课堂——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今生今世的证据》教学为例 吴卫东;120-121

紫色,重新审视《紫藤萝瀑布》的一把密钥 郑琳;122-123

诗文评鉴

理想关系的诗性重构——主体间性视角下鲁迅《故乡》的文本解读 李杨;124-126

周作人散文的“淡”与“苦” 安乐一;127-128

《背影》中父子的冲突及化解 李自国;129-131

布莱恩特《六月》赏析 杨恩莲;132-133

诗意的散文书写——从意象与意境探讨《画梦录》 李茜烨;134-136

小说论丛

从《知识》看沈从文的知识观 雍寒清;137-138

浅析莫言前期小说的语言特色 胡威;139-141

论《白鹿原》中关中文化的审美类型 薛恬恬;142-143+147

白先勇《孽子》主题研究综述 陈佳任;144-147

《九月寓言》的象征性 马春玉;吴燕;148-149

探析季栋梁小说底层书写中的现代性焦虑 景莉莉;150-151

魂落忘川犹在川——《忘川》宿命书写中的现代性 卢玉洁;152-155

《伊凡·伊里奇之死》之“死亡”书写 耿静;156-157

俨然正义凛然的警察和貌似罪大恶极的逃犯——欧·亨利《二十年后》人物形象剖析 聂红;158-159

灰烬中的重生——从荣格理论角度解读《安琪拉的灰烬》中弗兰克的自性化历程 郭静;160-162

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研究 田梦林;163-164

戏剧影视

解读《一九四二》:生命极限中的人性 阳耀芳;165-167

《战狼2》——样板电影的“大时代” 杨佳凝;168-171

偏执狂的人生镜像——精神分析法解读《穆赫兰道》人物心理 马艺欧;172-173

《霍顿与无名氏》中的后现代性 陈月汀;174-176

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

名作欣赏:
     0351-5256557

评论版:
     0351-5256560

学术版:
     0351-5256558

邮购:
     0351-5256556
     0351-5256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