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砺锋 | 谁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上)
来源:《名作欣赏》2018年第5期       作者:莫砺锋   时间:2018-07-06

  据说在江湖上有这样一句话,叫作“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我想第二句话可能大家比较容易理解,就是武林里的人物,他们是一定要争这个天下第一的,两个武林高手碰到一起,一定要争个你死我活。我们看金庸小说里的那些人物,已经成了一代宗师了,东邪西毒、北丐南帝,都那样的武术高超了,还要拼命地练,为什么呢?他们一定要争这个天下第一。东邪跟西毒一辈子都在争,争到后来欧阳锋都争得发疯了,都迷失自我了。假如说学文的人来比赛技术,假如两个诗人相遇,当然他们也许会较量诗艺,不是较量武艺,一般来说是没有生命危险的。一方,假定是李白,另一方选一个比较差的诗人吧,在唐代诗人中,我们找一个比较差的出来,姑且是张打油。李白碰到张打油,两个人来比赛一下诗艺。李白当然是才华横溢,假如叫李白咏雪,他就会说“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多好的诗句!但是问题是,两个诗人比赛,它不像武林那样马上分出高低来,所以这一方尽管是张打油,他也许并不服李白,你李白尽管说“燕山雪花大如席”好了,张打油照样可以长吟“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他也可以咏雪。说不定张打油心里还不服李白。只要看看现在的文学界,我们就可以知道,往往水平越差的作家、越差的诗人,他越是牛气,越是不服别人,连古人都不服的,好多年轻诗人不服陶渊明,不服李白,不服杜甫,谁都不服,因为他认定老子天下第一。所以我想,可能这是学文的跟学武的最大的不同之处。原因就是马克思说的,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武林中是武器的批判,马上见高低,一方当场把另一方的性命结果了,你还能不服吗?而文学界,它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它是用文本比高低,再高明的文本也不至于致对方于死地。诗人即使要争高低,也不至于有拔刀相向的冲突。

  话又说回来,这句“文无第一”,也不是完全准确的。文人也是要争高低的。我们看初唐四杰,王杨卢骆,那个杨炯排在第二,照我想,一个时代的文坛上有“四杰”,而你排在第二,已经蛮不错了,但是唐人的资料中间明确记载了杨炯不满意,杨炯对于他排在第二不满意,他说我是“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有人评价说,杨炯这个人说的第一句话是谦虚,第二句话“耻居王后”才是真实的。这简直是颠倒黑白。照我看来,在初唐四杰里面,杨炯他是应该排在第四的,排在第二已经抬举他了。所以说,武林中人所以会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可能是认为文人争斗的情况不太严重,所以他们争不出第一来的,其实文人也是要争的。而且,如果竞争的双方或者几方中间有一方掌握了特别大的权力的话,他的地位特别高的话,那么文人争斗的结果也会是很严重的,同样会发生性命危险。我们看隋代著名诗人薛道衡,薛道衡最有名的诗就是《昔昔盐》,《昔昔盐》里最有名的句子就是“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这两句诗真是名句,就是放到唐诗中去它都是名句。后来薛道衡被隋炀帝杀掉了,隋炀帝就说:“现在你还能写‘空梁落燕泥’吗?”就是把你的性命结果了,你就不能再压过我了。大家如果按照编年的顺序来读鲍照的诗文的话,会发现鲍照的作品越到后来越不行了,有人说他像江淹一样“江郎才尽”了,真的是“江郎才尽”吗?不是的!鲍照所以这样是因为当时的皇帝宋孝武帝非常喜欢文学创作,而且自以为天下人都不如他写得好,鲍照就生活在那个时代,所以鲍照不敢写得好,他故意写些芜词累句,这样可以免祸。当然,幸亏这种情况在我们的文学史上不是很多,更幸亏唐代的帝王中很少有隋炀帝这样喜欢和臣下比赛写诗的,所以唐代的诗人一般还没有这样的危险。

  现在言归正传,让我们看看究竟谁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是谁呢?唐代诗人有没有比赛过?比赛过!唐代经常举行为全国所瞩目的诗歌比赛,当然,科举考试不算在内。我们看在武则天时代,有一次在长安举行诗歌比赛,武则天带着一帮人坐在高台上面。大臣们写完了诗就交卷上去,过了一阵,凡是落选的,写得不够好的,诗都被从台上扔下来了,纸片像雪片一样地飘落下来。大家都在下面找,这张是张三的,这张是李四的,找到了就赶快藏起来,为什么呢?你输掉了么!最后只有两个人的没落下来,一个沈佺期,一个宋之问。过了一会儿,又一张纸片飘下来,大家拥上前去一看,是沈佺期的。沈佺期输掉了,宋之问得到最后的胜利。在唐代,类似这样的诗歌大奖赛是经常举行的,如果你能获胜的话,是非常荣耀的。但是,这样的大奖赛评出来的获胜者会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吗?这个可能性非常小,因为官方举办的竞赛往往是不够公平的。武则天主办的比赛是比不出最伟大诗人的。

  那么,请问,我们怎么判断谁是唐代最好的诗人?首先要问由谁来判断。20世纪中叶,在美国最流行的唐代诗人是寒山,那时候寒山的诗被印在文化衫上,美国的青年人都穿着这样的文化衫。按照现在有些人的习惯,只要外国人说好就是好,那么寒山就是最伟大的唐代诗人。但是我想,判断谁是中国某一个时期最伟大的诗人,这个话语权应该是在中国人手里,绝对不可能在外国人手里。不要说美国人,他们从18世纪以后才开始读我们的唐诗。日本人读唐诗的历史和我们一样长,我们唐代的诗人刚写出作品来,当时的中国读者开始读,日本人也开始读了,因为那个时候有大量的日本人到中国来留学,像晁衡,晁衡到唐朝来留学,他和李白、王维都是朋友,那么王维一写诗他就看到了,他也是第一批读者,跟唐朝人同时开始读的。但是长期以来,日本人都认为最伟大的唐代诗人是白居易。我们要不要考虑日本人的意见?我觉得不需要。照我看来,日本人所以最喜欢白居易,而不是李杜,就在于他们的阅读水平和欣赏水平只能到白居易这个层次,再上去到了李杜,他们就难以欣赏了,难以理解了。所以我说,这些意见基本上不用理睬。判断唐诗优劣是我们中国人的事,我们该怎样判断就怎样判断。

  那么好,我们中国人自己怎么判断呢?我们先从历史上说起,历史上有没有李杜以外的人选呢?当然有!首先就是王维。王维在很多唐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不亚于李白、杜甫的。他们三个人是同时代的,在最接近他们三个人的时代有一部非常重要的选本,就是《河岳英灵集》。在那个选本里面,杜甫的诗没有入选,李白呢,选了十三首,王维选了十五首,王维入选的诗超过李白。到了后代,也有人持这种观点,比如清代的王渔洋,虽然不敢批评李杜,但他心中是不以李杜为然的,他心中最伟大的诗人就是王维。说王维是唐代第一诗人,虽然不大符合现代人的观点,但总算比较接近。还有一些人选,现在看来简直是匪夷所思,跟李杜同时的有一个人叫吴筠,是当时的一个道士,曾经推荐李白入朝的那个人。就是这个吴筠,曾经有人说过他是唐朝最大的诗人。这个材料是钱锺书先生先发现的,钱先生注意到,《旧唐书》的吴筠传里,这样评价吴筠的诗歌:“虽李白之放荡,杜甫之壮丽,能兼之者,其为筠乎?”就是吴筠能把李杜各自的优点兼而有之。所以钱锺书就讽刺说,按照《旧唐书》编者的观点,那么唐代最伟大的诗人就是这个吴筠。这肯定不符合我们的观点,现在恐怕没有人去读吴筠的诗吧,因为他的诗从来没进入过什么选本。

  那么还有谁呢?晚唐时有一个诗人叫薛能,这个人的名声比吴筠稍微大一点, 他也曾经被说成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是谁说的呢?是他自己说的。薛能这个人,非常狂妄自大,他的年代比白居易、元稹稍晚一点,他评起诗人来,当代人是一个都不入眼,比他早一点的呢,元白也都不入眼。他甚至说:“我生若在开元中,争遣名为李翰林?”要是我与李白同时的话,诗坛的名声怎么能归于李白呢!对杜甫呢,他没有这样说过,但也流露过类似的意思。他到四川去,看到了海棠花,他就说,海棠花这么美,要有非常好的诗才才能形容它。他说杜甫都不敢咏,我今天就来咏一首。凭良心说,薛能的这首海棠诗写得真是糟糕,玷污了海棠花。关于薛能这个诗人,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标题就叫作《唐代最会吹牛的诗人——薛能》,后来觉得这个标题不像是学术论文,投到《文学遗产》去,他们肯定不录用,就把标题改了一下,叫作《大家阴影下的焦虑》。薛能这个人,实际上是被笼罩在盛唐、中唐那些大诗人的阴影里面,他非常焦虑,他又超不过前人,怎么办呢?他就靠吹牛压倒前人,宣称自己已经超过他们了。这个薛能,虽然自称超过李杜,但我们不能说他最伟大。

  刚才我们介绍了两个人选,第一个是吴筠,第二个是薛能,显然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把他们给排除掉。那么我们选谁呢?我们还是回到平实的传统的看法上来。清代乾隆年间选了一本诗选,叫作《唐宋诗醇》,《唐宋诗醇》在唐代部分选了四家,宋代选了两家,它一共选了六位诗人,宋代是苏东坡和陆放翁,唐代选了哪四家呢?选了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在我看来,这基本就是唐代诗人的第一方阵。当然,我们可以稍微扩大一些第一方阵,扩大到六位的话,就要加上王维和李商隐,在我看来,第一方阵只能是六个人。那么这六个人中间我们又选谁呢?我们看看自从唐以来历代的诗话、历代的评论,以及在选本中出现的频率,最后恐怕只能把票投给李白和杜甫两个人。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李杜的情况。自从有了李白、杜甫以来,他们两个人的高低优劣就成了人们讨论不尽的话题。李白和杜甫到底是同样伟大呢,还是一个高一点,另一个低一点?历来就讨论个没完。我们首先会注意到人们一般都说“李杜”,而不说“杜李”。当然也有例外,中唐的顾陶编了一本诗选,叫作《唐诗类选》,那本书里选了比较多的杜甫诗,原书已经亡佚了,但是它的序言还保存在《全唐文》里面。顾陶在《唐诗类选》序中的说法很奇怪,人家都说“李杜”,他偏说“杜李”,他把李白、杜甫的次序颠倒过来了。我想这也是一种价值判断。但是一般说来,大家都是说李杜的。下面我们就顺着“李杜”的次序来看一看他们的情况。

  诗意人生

  作者:莫砺锋 著

  当当广告

  购买

  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可以算是同时代的人。两个人在天宝三载相遇,他们一共见过两次,一次是天宝三载,一次是天宝四载,以后就再也没有见过面了。天宝三载李白离开长安,在洛阳碰到了杜甫,照闻一多的说法,这是文学史上一个了不起的事件,好像太阳在天空中碰到了月亮,两个人就开始交游了。他们曾经到王屋山去找一个叫华盖君的老道士,传说老道士有长生不老之术,两个人一起去访问他,到那里去学长生,但是千辛万苦跑到王屋山一看,这个老先生已经死掉了。教人长生的人怎么他自己死掉了呢?但是两个人还不觉悟,他们还是对长生充满了信心,他们是诗人啊,那个时候杜甫也很浪漫,杜甫送给李白的第一首诗,说:“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两个人是一样的思想风貌,都对人生充满着理想。两个人一起游玩,一起写诗,相处得很愉快。但是后人对两个人的关系纷纷议论,议论什么呢?就是说两个人对对方的态度不一样。杜甫对李白是一往情深,经常写诗怀念他,你看杜甫怀念李白的主要的诗《天末怀李白》,还有两首《梦李白》,都是在秦州写的,那正是杜甫流落不偶、自顾不暇的时候,但他始终关心着李白。而李白呢,跟杜甫分手后也写过一首诗,怀念杜甫,说:“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以后就没有了,此后一个字也没有谈到杜甫。这是怎么回事啊?是不是李白轻视杜甫啊?我想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就是李白比较年长,李白遇到杜甫的时候,李白已经成名了,他已经到过长安,当过唐玄宗的御前诗人,已经是一个名人。杜甫在诗坛上还没有什么名气,初出茅庐,年纪较轻,所以两个人的地位有点不相称。第二,可能两个人的性格不一样,我一直觉得李白有一点像美国人的性格,他会以最快的速度和你交朋友,也最快地把你忘掉,不像杜甫那么执着,那么沉郁。

  李杜二人的交往细节我们就不说了。我们要讨论的是,如果只把他们当作诗人看待的话,李杜两个人同在哪里,又异在哪里?首先,李白、杜甫在政治上都是失败的,两个人在政治上都自诩很高,都希望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安邦定国,但是一个都没有实现。两个人的人生遭遇也有很不一样的地方。李白一辈子好像没怎么受过穷,我们看李白的诗中也常写如何不顺利,理想得不到实现,但他很少说自己怎么穷困。杜甫则经常说到他怎么穷困。杜甫在长安的时候,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这里面可能有一些夸张,不至于每天都去吃人家的剩饭,但是确实很惨。李白不一样,李白一辈子都过得不错。在见到杜甫以前,李白在长安,唐玄宗并没有在政治上重用他,但还是很重视他的诗才。所以唐代有很多传说,传说李白被召到长安后,有力士脱靴、贵妃捧砚等故事。这当然可能只是传说,但也是事出有因,怎么不传说是杜甫呢?所以李白并不穷困,比如唐玄宗赏赐给他的宫锦,他到临终前还没有穿完呢。杜甫就不同了,杜甫终身穷困,清人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感慨说,这个老天爷是怎么回事,赐给杜甫千秋万岁的名声,在他生前就不给他一点粮食和布匹?当然,也许有人会说,这正是上苍对杜甫的玉成,如果不这样就没有杜甫了,就没有我们的诗圣了。正是因为李杜两个人的生活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相传他们的死亡方式都不一样。我们知道这两个人都是病死的,李白是在安徽的当涂病死的,死在他的族叔李阳冰的家里。杜甫是病死在湘江上的一叶扁舟中。但是从唐代开始就传说他两个人有不同的死法。李白据说是在当涂的采石矶,在一个月夜,他穿着宫锦袍,在长江上面行舟,看到江中有一轮明月,“入水捉月”,就淹死了。这样的一种死法,多么浪漫,多么富有诗意!分明是读者为他编造的。再来看看杜甫是怎么死的,唐代就开始传说他到湖南去投靠亲友,到了耒阳附近,夏天发大水,船不能走了,一连几天挨饿。然后耒阳姓聂的县令知道了,就派人送牛肉白酒给杜甫。传说杜甫饱吃了牛肉,一天晚上就突然去世了。这当然也是大众给他编出来的,大家觉得杜甫一生穷苦,他又是一个现实主义诗人,就给他编造了一个非常现实的死法。所以关于李白、杜甫不同死亡方式的传说,其实就是一种解读,是李白、杜甫留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当然,李白和杜甫的思想,他们的诗歌写作也都是不一样的。李白的思想非常解放,他有点像庄子的思想,追求绝对的自由,要摆脱一切的束缚。其实李白在现实生活中倒是非常现实的,但是他在诗歌中间则表现得无拘无束、上天入海。李白一生结过两次婚,一次是一个姓许的人家,一次是一个姓宗的人家,他的两个妻子都是故宰相的孙女,而且李白两次结婚都是当上门女婿,倒插门,所以,他的婚姻里面还是有现实考虑的,因为唐代很重门第的嘛。当然,李白极端藐视功名富贵,人世间那些不正当的功名富贵,他是极端地看不起,“功名富贵若常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汉水怎么会向西北流呢,汉水就是向东南流的,是永远不会变的,他的意思是功名富贵是不会长久的。(未完待续)

  本文是作者在安徽师范 大学的演讲稿,授权《名作欣赏》发表。

 

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

名作欣赏:
     0351-5256557

评论版:
     0351-5256560

学术版:
     0351-5256558

邮购:
     0351-5256556
     0351-5256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