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珂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试图摆脱焦虑的作品
来源:《名作欣赏》 2017年第5期       作者:王珂   时间:2018-02-02

   如果把海子自杀归因于精神疾病,尤其是焦虑,《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便是他试图摆脱焦虑的作品。焦虑是很多忧郁症患者自杀的重要原因,正如弗洛伊德所言:“大多数神经症患者都抱怨焦虑,把它说成是自己的最大痛苦,而且焦虑事实上还可变本加厉,导致他们采取最疯狂的举动。”“为什么神经症患者比其他人更特别强烈地感到焦虑这一问题从未得到过足够认真的讨论。也许它已被看作是一个自明的问题:‘神经过敏’和‘焦虑’这两个词可互相通用,似乎意指同样的东西。但这是不正确的:有一些‘焦虑’的人一点也不‘神经过敏’,而症候很多的‘神经过敏’的人却没有表现出‘焦虑’的倾向。不过,有一点是无可置疑的,即焦虑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核心问题,我们若是弄清楚了这个问题,便可以明了我们的整个心理生活了。”“多愁善感”甚至“神经过敏”是现代诗人情感生活的普遍特点,但在总体上说是健康的。“焦虑”常常是由突发事件引发的心理危机的具体症状,如果不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就可能导致自残甚至自杀等极端行为。“第三种形式的神经症焦虑令人迷惑不解,这里在焦虑和危险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例如,焦虑可能出现于癔症之中作为癔病症候的伴随物;或者出现于某种偶然的刺激的条件之下,我们本来知道这种条件下会有某种情感的表现,但却没有想到是一种焦虑性情感;不仅我们难以理解,就是病人也同样莫名其妙。”海子正是因为“神经性焦虑”导致了连他自己都“莫名其妙”的“焦虑性情感”,以为自己在遭受“最大的痛苦”,夸大了现实的残酷和未来的可怕,否定了生活的乐趣和生存的意义,采取了“最疯狂的行动”。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呈现的不是通常所说的浪漫性情感,而是焦虑性情感,诗中所说的“诗人”想做的那些事情正是“病人”想逃避焦虑的具体方法。这些方法与心理学家荷妮总结的逃避焦虑的四种方法有相似之处。她说:“在我们的文化中,逃避焦虑有四种方法:理性化,否认,麻痹,避免可能会产生焦虑思想、感受、冲动的情景。第一种方法——理性化——乃是避免责任的最佳解释方法。它包括将焦虑转化为理性的恐惧……逃避焦虑的第二种方式是否认它的存在……另一种麻痹焦虑的方法是沉溺于工作……逃避焦虑的第四种方法是最极端的方法,它包括躲避那些可能会产生焦虑的一切情景、念头或感觉。这可能是一种有意识的过程,就像害怕开车的人不去开车,害怕爬山的人不去爬山,都是这种方式的表现。”可以把这首诗的诗句分别套入这四种逃避焦虑的方法中。“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说明海子已经“理性化”,想“否定”过去那种自以为是“诗歌之王”的恃才傲世的独行侠生活方式,从“象牙塔”回到“贫民窟”,感受“大千世界”的多元生存方式,甚至想通过品味“芸芸众生”的世俗生活来“麻痹”自己。“喂马、劈柴,周游世界”,这些行为也是为了“避免可能会产生焦虑思想、感受、冲动的情景”。“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的场景更不是“产生焦虑思想、感受、冲动的情景”。“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这些行为更是自恋的诗人渴望有巨大改变的“心声”,过去只关心诗歌和自己,现在想关心生活和他人。诗人想做的这些事情都说明他想通过沉溺于务实的现实工作来“麻痹焦虑”。

  “神经症患者就对他自己和对他人的态度而言,其基本焦虑有特定的含义。它指的是情感孤立,当它与自己内心的软弱感一起出现时,这种情感孤立就更为难受。它意味着自我信任的基础变得脆弱了。焦虑越难以忍受,意味着越不得不彻底地保护自己。在我们的文化中有四种主要的方法,人们可用之保护自己消除焦虑,这就是:关爱、顺从、权力、逃避。第一,获得任何形式的关爱都可以用作对焦虑的强有力的防止。格言是:如果我爱你,你就会伤害我。第二,顺从可以按照是否关系到特定的个人或制度而加以粗略地区分。顺从有这样的一种特定的焦点,例如,对标准的传统观点顺从,或对某些宗教仪式的顺从,或对某些有权势的人的要求顺从,在遵从这些规则或顺从这些要求时,是所有行为的决定性动机。……其格言是:如果我放弃,我就不会受到伤害。”以下诗句也可以呈现出海子保护自己消除焦虑的四种方法。“关爱”:“关心粮食和蔬菜”“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诗人不仅要关心人赖以生存的“粮食”和“蔬菜”,还要直接关爱人——“亲人”和“陌生人”。“顺从”:“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这句诗可能是海子对他过去恋人的祝福,说明他已经顺从爱神的命运安排。“权力”:“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一个凡人的理想,如今天很多人都想购买价格昂贵的“海景房”;也是一个诗人,甚至是“诗歌王子”或“诗歌之王”的理想,这样的房子象征权力和实力。“逃避”:“周游世界”“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周游世界”可以离开熟悉的环境,避免睹物思人,触景生情,是在心理危机干预中治疗失恋者常用的“改变行为”的有效方法。“面朝大海”而不是“背对大海”——“面朝大海”就是面对现实。而且海子想面朝的是“春暖花开”的美丽大海,不是风暴肆虐的大海。海子出生和成长在内陆,尽管在他求学和工作的时代,“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唱响神州,他却更多的是“山之子”而不是“海之子”。“山之子”常常会思考“山那边是海”的问题,总想越过大山走向大海。所以“面朝大海”这种生活中常见的世俗行为也有“逃避现状”的意义。

  读这些诗句可以读出一个“悲情的海子”,我甚至想用民间俗语“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来描述凡人海子,描述写这首诗时海子的心境。他试图在与命运对抗,与病魔及心魔对抗,但是写这首诗只是让他暂时摆脱了“焦虑”。在骨子里,他并没有想改变自己,所以才自信地喊出:“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此时的他对人的高级需要——自尊的需要,尤其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成为“诗歌之王”的重视,仍然远远超过这首诗中所谈的人的中级需要,如安全需要(“房子”“大海”)、爱的需要(“亲人”“有情人”)。“除了少数病态的人之外,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有一种获得对自己的稳定的、牢固不变的、通常较高的评价的需要或欲望,即一种对于自尊、自重和来自他人的尊重的需要和欲望。这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类:第一,对实力、成就、权能、优势、胜任以及面对世界时的自信、独立和自由等的欲望。第二,对名誉或威信(来自他人对自己的尊敬和尊重)的欲望,对地位、声望、荣誉、支配、公认、注意、重要性、高贵或赞赏等的欲望。自尊需要的满足导致一种自信的感情,使人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有价值,有力量,有能力,有位置,有用处和必不可少。然而这种需要一旦受到挫折,就会产生自卑、弱小以及无能的感觉。这些感觉又会使人丧失基本的信心,使人要求补偿或者产生神经症倾向。”正是过分推崇自尊的需要,海子才“产生神经症倾向”。“即使所有这些需要都得到了满足,我们仍然可以(如果并非总是)预期:新的不满足和不安往往又将迅速地发展起来,除非个人正在从事着自己所适合干的事情。一位作曲家必须作曲,一位画家必须绘画,一位诗人必须写诗,否则他始终都无法安静。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实于自己的本性。这一需要我们可以称之为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的需要……它指的是人对于自我发挥和自我完成(self-fulfillment)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人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自我实现需要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的明显的出现,通常要依赖于前面所说的生理、安全、爱和自尊需要的满足。”由于生理、安全、爱和自尊需要无法得到满足,作为诗人又不能通过写诗使自己完全安静下来,也没有必要的药物治疗,海子才出现“精神分裂”,最后“精神崩溃”。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诗越来越缺乏理性,有时自大,有时自卑,有时自信,显示出他有些“神经错乱”,精神状态越来越差,他想通过写诗来摆脱这些心灵状态的“混乱失序”。他于1989年1月13日写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宣称:“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此时他的精神状态还比较好,第二天就变差了,他写了《酒杯》,否定了这是一间美丽舒适的房子。他在诗中自嘲说:“看哪!你的房子小得像一只酒杯/你的房子小得像一把石头的伞”。他甚至还怀疑自己的真实存在:“你找不到我,你就是找不到我,你怎么也找不到我”。

  他在1989年2月2日写的《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更想遁世而去:“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遥远的路程经过这里/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同一天写的《太平洋的献诗》又把自己写成了“超人”:“眼泪的女儿,我的爱人/今天的太平洋不是往日的海洋/今天的太平洋只为我流淌为着我闪闪发亮/我的太阳高悬上空 照耀这广阔太平洋”。第二天写的《折梅》说:“上帝带给我一封信/是她写给我的信/我坐在茫茫太平洋上折梅,写信”。

  2月22日,他在《黎明》中写道:“我把天空和大地打扫干干净净/归还给一个陌不相识的人/我寂寞地等,我阴沉地等/二月的雪,二月的雨”。“永远是这样美丽负伤的麦子/吐着芳香,站在山冈上”。2月23日写的《四姐妹》再次提到“麦子”:“这是绝望的麦子/请告诉四姐妹:这是绝望的麦子”。“负伤的麦子”和“绝望的麦子”均是诗人的夫子自道。2月24日写的《拂晓》中说:“谁是你 谁是真正的你/谁又再一次是你/绝望的只是你/永不离开的你/不在天地间消失”。“跟我走吧,抛掷头颅,洒尽热血,黎明/新的一天正在来临”。

  3月14日凌晨3点到4点,他写出了《春天,十个海子》,此时他的悲观情绪恶化,思维混乱不堪,完全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全诗如下:“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在光明的景色中/嘲笑这一个野蛮而悲伤的海子/你这么长久地沉睡究竟为了什么?//春天,十个海子低低地怒吼/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扯乱你的黑头发,骑上你飞奔而去,尘土飞扬/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在春天,野蛮而悲伤的海子/就剩下这一个,最后一个/这是一个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户/它们把一半用于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一半用于农业,他们自己的繁殖/大风从东刮到西,从北刮向南,无视黑夜和黎明/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这首诗堪称他的“绝笔之作”。尽管这首诗如他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所言要“关注粮食”,但是“粮食”并没有带来希望:“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户”。

  绝望的他在诗中直接写到了死亡:“这是一个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这是海子最绝望的诗句!

  作 者:王珂,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导。

  编辑:张玲玲,sdz11003@163.com

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

名作欣赏:
     0351-5256557

评论版:
     0351-5256560

学术版:
     0351-5256558

邮购:
     0351-5256556
     0351-5256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