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6期编辑寄语《 21克文字》
来源:2017年第6期       作者:杜碧媛   时间:2018-06-12


 21克文字

 杜碧媛

 

  正在编排六期,惊悉王富仁老师仙逝。

  王富仁老师是在学界颇多建树的大学者,他的业绩成就,非本刊所能评价。我们想说的是,王富仁老师是本刊的老作者了,自本刊创刊以来,王老师每每有赏析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大作在本刊刊发,且屡屡受到读者广泛的好评,而王富仁老师的平易近人,最为我们所敬佩。几年前,王富仁老师还答应赐赏析鲁迅《故事新编》的系列长文给我们,后知他身体欠安,每次问候他时,他总要先对因身体原因,不能赐稿表示歉意,令我们分外感动。

  千言万语,竟不知从何说起。本刊谨在封二刊发王富仁老师遗像,并约请彭小燕教授撰写悼念文章刊发于头条,以表敬悼之情。

  尽心竭力办一本全中国读书人都爱看的公众读物,以慰王富仁老师在天之灵,是我们编辑部同仁的共同心愿。

  我们向来拒绝快餐式供给,冀望成为配得起时间的阅读。在这拒绝与成为之间,往往怀着试探与孤掷忐忑前行。作为责编,作者分量,更是文章重量,成为我的一场“小确幸”。至于说“小”,是记起了一句西方谚语:“不要让‘最好’成为‘更好’的敌人。”这是一种对文字的虔诚。但——我们也不放弃敲开“最好”的可能,这是一种对文字的执念。

  李建军先生在《亢直:端翔的气骨与坚正的批评》中说:“文学是一种典型的人格现象。有什么样的人格,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学。”此话同样适用于刊物。汤显祖在几百年后的今日,依然以其人格、文格,获得后人的回望与仰止,成为今人的精神滋养。身为编者,也总奢望,刊物能在当下言语之外,在时间之后,成为未来人的一种回望。这也算是给“小确幸”的一点翘盼吧。

  有人计算过灵魂的重量——21克。

  与此相若,一本刊物的灵魂或许也是——21克。21克,许是文字的重量。

  如何让这21克文字拥有清晰度,获得持久阅读,成为当下触碰与未来回望的精品,已然成为一份责任,一份使命!

  突然想起汉娜·阿伦特提出的一个概念——“平庸的恶”。平庸的恶的累积,曾掀起一场浩难。而,平凡的善的累积呢?“小确幸”的21克文字的累积呢?

  在物化的时代,“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但语言的底部一定是柔软的、温情的,而且我们相信,有些东西千古不变,如美,如善,如道义,如尊严。

 

 

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

名作欣赏:
     0351-5256557

评论版:
     0351-5256560

学术版:
     0351-5256558

邮购:
     0351-5256556
     0351-5256557